聚沙成塔 人口政策需「量」與「質」並重
國家過去長期實行計劃生育,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出生人口大減,且男女比例失衡,適婚年齡的結婚人數下跌嚴重,促使國家開放二胎、三胎。綜觀現今世界各地,「人口問題」均不是省油的燈,國家統計局年初公布,2022年...
2023-06-14 17:40:12
北都會若要成功 須目的決定手段
「北部都會區」的概念源自上屆政府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據報道,當時北都計劃推出得頗為倉卒,有傳聞整個規劃是由時任特首林鄭月娥及受其委聘重返政府的前規劃署署長淩嘉勤二人「說了算」,亦有說連負責區域規劃及...
2023-05-31 17:34:29
深化改革開放思維 對治「本位主義」
今年是國家改革開放45周年,關於改革開放的討論,整體而言都是讚譽居多,哪怕是心存不軌者都借當年鄧小平堅持開放的思維以「古」非今,這反映改革開放的成就難以否定。改革開放是一項經濟改革為主(從而帶動社會、政...
2023-05-17 17:22:42
香港是否進入「高等收入陷阱」
上月,特首李家超聯同立法會議員考察大灣區,各司局長亦先後到訪內地,增進陸港交流,尋找相互進一步發展新機遇。回看過去的香港,陷於各種政治角力,社會嚴重內耗,更囿於「積極不干預」思維,致令香港貧富懸殊、住...
2023-05-03 17:17:10
「去美元化」美國咎由自取 香港何去何從
「去美元化」的趨勢在全球範圍掀起,雖然這個概念不是新事物,但去年俄烏戰爭爆發以後,話題熱度急劇升溫。近日不少國家加強本國貨幣結算和減少對美元依賴的舉動,引起國際熱議,背後的政治經濟啟示相當值得探究。亞...
2023-04-19 17:01:15
靜看國際風雲變 「抗中」算盤打不響
近日,除俄烏戰事繼續牽動國際神經外,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率團登陸祭祖,蔡英文竄訪美國,二者均被頻繁報道,觸動海峽兩岸情緒。 全國兩會結束後,中國接連舉辦兩場國際級高峰論壇,先是上月25日至27日的中國發展高...
2023-04-08 13:32:46
預算案穩中求進 改革突破或可期
最近出台的《財政預算案》採取「中間偏鬆」姿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照顧有需要的市民,把控好維持穩健財政和紓解民困之間的平衡,殊不容易。預算案在用詞上可見具有內地色彩的「拚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等,呼應...
2023-03-09 11:00:00
香港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擔當
近日,土耳其接壤敍利亞邊境的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命傷亡,死亡人數超過4萬人,引起國際關注。據宣明會的災後初步評估數據,敍利亞西部超過九成受訪者的住所受損、需要保暖衣服等援助物資,超過一半受訪者需要急救包及...
2023-02-22 15:00:00
塌樹事小 人命關天
10月28日,大埔梧桐寨發生塌樹,擊斃一名64歲村長,令人悲痛。據報道,村民早於8月份通知政府該棵枯樹有倒塌風險,地政總署亦委託外判承辦商跟進,可是拖延超過兩個月仍未處理,最終導致慘劇發生。 按照機制,承辦商...
2022-11-16 12:38:43
香港實現「良政善治」須有強大政治決心
我們將在10月份迎來兩個對香港未來五年發展有深刻意義的重大事件。第一,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將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與此同時,行政長官李家超將在10月19日發表其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2022-10-05 15:30:00
配合國家開放戰略 港提升長遠競爭力
上周,國家主席習近平剛結束出訪中亞,分別對哈薩克和烏茲別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是近三年的疫情以來習主席首次出國訪問。一些評論分析把這次外訪的討論重點聚焦在兩點。第一,...
2022-09-21 16:00:00
港府儲備應積極投資新興實體產業
近日,新加坡副總理兼經濟政策統籌部長王瑞杰(Heng Swee Keat)訪港與多位主要官員會晤,包括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多名司局長級官員。一直以來,不少人作出政策建議時都以新加坡為參考對象,包括房屋、經濟、社福等不同...
2022-09-07 15:00:00
市建局的角色和效率問題須反思
人口老化是香港必須面對的施政難題之一,與此同時,舊區樓宇老化的問題亦亟需港府和社會的關注。截至2021年底,在約3.6萬幢私人住宅樓宇中,有約25%樓宇(9162幢)樓齡50年或以上,比10年前多了超過5000幢。預測到20...
2022-08-10 20:00:00
港澳辦「五點期待」揭示新一屆政府施政要點
根據內地官媒公報,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出席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暨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多年來,習主席非常關心香港的發展,而2017年習主席出席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並再次考察香港之時,多次就香港事務發表重要講...
2022-06-29 15:30:00
提升本港競爭力 強化對外經貿關係
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也是「五十年不變」的中途站,是承先啟後的關鍵節點。更重要的是,在遭受2019年黑暴事件和過去兩年疫情反覆的雙重打擊之後,特區政府即將於7月1日換屆,預計國家領導人將蒞臨香港主持換屆...
2022-05-04 13:02:47
從俄烏戰爭看貨幣霸權的興衰
俄烏戰爭已持續近兩個月,分析指出,這場戰事可能會變得曠日持久,甚至有可能延續到今年年底。而不論何時結束,這場戰爭對世界格局的影響,恐怕遠比目前各方的所見所聞更為深遠,甚至有不少論者認為,俄烏戰爭的直接...
2022-04-20 12:15:48
烏克蘭「代理人戰爭」對香港的啟示
第五波疫情導致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死亡人數數以千計,本港防控措施可謂徹底失敗。這亦側面反映「落實《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並非萬事大吉」的說法──特區的整體管治失效才是根源所在。 管治失效的後果嚴重,201...
2022-04-07 08:30:00
疫後重建須着重「兩制」銜接
過往連續三年的全國兩會,香港都不必要地成為焦點,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筆者親身參與,感受良多。2020年,香港因之前反修例社會暴亂,中央迅速制定《港區國安法》平亂;2021年,全國人大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立法,貫徹...
2022-03-23 14:39:08
以自我革新走出香港特色資本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六中全會公報當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詞出現59次,可以說是建黨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核心任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豐富,體現在國家發展的各個層面,...
2021-11-25 07:00:00
香港可藉「基建狂魔」提升工程建造能力
上周,筆者到灣仔會展觀看「時代精神耀香江」大國建造主題展覽,通過不同的建築模型、圖片影片、互動體驗等展品,回顧了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建築成就,以及香港近二三十年來的重大工程項目。 內地的基建實力毋庸置疑,...
2021-11-11 07:00:00
【黎智英案】曾與美議員持「光時」上衣拍照 黎智英稱...
【新打卡景點】新地「西沙 GO PARK」隆重開幕 打造130...
【黎智英案】曾建議美政府撤內地及香港官員子女學生簽...
【嚴厲譴責】彭斯在港妄議黎智英案 國安公署:藉政治...
【黎智英案】認指示將陳方安生與彭斯會晤新聞做到「最...
【秉文觀新】鍾庭耀被帶走調查 鍾劍華別妄想輕鬆「甩...
【鐵筆錚錚】鍾劍華淪國安通緝犯 口硬回應但不返港自...
【鐵筆錚錚】唱衰港府公務員海外招聘試 反華惡勢力醜...
譜寫更好的「一國兩制」故事
【秉文觀新】「公民黨」餘孽淪國安通緝犯 劉珈汶妄想...
【獨家文章】富豪學霸殺人犯
【獨家文章】香港電影所以精彩,就是它不政治
【獨家文章】黃賭毒都齊了
【獨家文章】看TikTok學兵法
【獨家文章】害怕一首歌
Speak Out HK 港人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