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看國際風雲變 「抗中」算盤打不響
靜看國際風雲變 「抗中」算盤打不響

近日,除俄烏戰事繼續牽動國際神經外,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率團登陸祭祖,蔡英文竄訪美國,二者均被頻繁報道,觸動海峽兩岸情緒。


全國兩會結束後,中國接連舉辦兩場國際級高峰論壇,先是上月25日至27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以「經濟復甦、機遇與合作」為題,吸引全球500強巨企高層參與,包括美企如蘋果、輝瑞、高通、橋水等,歐企如奔馳、寶馬、雀巢等,可見外資飽受國內高通脹、大幅加息及經濟凋謝之苦後,皆渴望把握中國疫後經濟反彈的機會。


繼之,是28日至31日在海南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出席的除跨國企業高層外,還有不少政要及國際組織負責人,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馬來西亞首相安華、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前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等,共約50國代表。多方表示,中國經濟是現時動盪世界中的中流砥柱,各方願意和中國攜手應對全球性問題。李顯龍、安華、桑切斯相繼赴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對話,既是希望加深與華經貿合作,爭取各自在華市場份額之舉,也是增強政治互信之旅。


兩個論壇皆是國家重要的外交主場,國務院總理李強的重要講話着力突出中國加快向外開放,深化改革和推動世界和平發展的要旨;既是主打國家疫後經濟復甦,亦是抗衡美國惡意圍堵、脫鈎斷鏈的舉措。


東升西降有跡可循


不少評論認為現時「東升西降」──美西方衰落,東方取而代之,筆者不能精準判斷,但認為這種說法有跡可循,故列舉一些例子,讓大家思考。


去年11月4日,德國總理肖爾茨率團訪京與習近平會面。肖爾茨反對與華脫鈎,謀求與中國深化經貿合作,隨行的德國企業代表包括大眾汽車、巴斯夫、西門子、德意志銀行等高層。雙方企業在北京簽下了140架空巴飛機的批量採購協議,總值約170億美元。就俄烏戰事,肖爾茨呼籲中國發揮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身份的作用,促進和平。


去年12月1日,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京表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際社會面臨諸多挑戰,而中國不搞擴張,肯定了中國是維護聯合國憲章和支持多邊主義的重要夥伴,尊重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尋求歐中增進相互了解,促進對話、處理分歧。同樣地,米歇爾亦呼籲中國發揮其影響力,協助和平解決俄烏戰爭。


此文落筆時,日本外相林芳正訪京兩天,與中國外長秦剛舉行會談,尋求中日合作,紓緩地區緊張局勢,以求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同時,媒體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4月5日至8日訪華,將與習近平及李強會面。馮德萊恩指出,歐洲與華脫鈎不可行,而馬克龍將帶同法國企業高層及藝術家、電影製片人等同行,意味除經貿外,法國希望與中國加強人文方面的聯繫。不難預計,兩人將游說習近平在俄烏戰爭中扮演公正的調解角色。


西歐主要成員國相繼訪華,是否單純為了更多商業訂單?從法國媒體的表述中可見端倪:愛麗舍宮消息人士形容,中國是唯一能對俄烏戰事施加直接和根本影響力的「遊戲規則改變者」。為何是中國?為何不是主導世界規則的美國?


去年7月,拜登訪問沙特阿拉伯,要求沙特增加石油產量,紓緩油價飆升及全球通脹,沙特不買賬之餘,以其為首的OPEC+反而宣布每日減產200萬桶,並反對把中國視為敵人。近日OPEC+再次宣布每日減產116萬桶,給拜登連打數巴掌。對比習近平去年12月訪問沙特時受到最高級別國賓禮遇,兩國又簽署了300多億美元商貿協議,更有部分石油交易棄美元而以人民幣交易,兩者高低立見。美國作為沙特的保護國,為何其在中東最大的盟友沙特會向她「說不」?今年3月10日,沙特阿拉伯及其「千年世仇」伊朗在中國成功斡旋下復交,全球驚喜,「和事老」為何是中國?為何不是一向主導中東的美國?


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西方社會跟隨美國對俄實施制裁,禁止由俄輸入能源,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被炸,導致歐洲各國能源短缺,飽受寒冬折磨。美國按國內能源4倍價格把天然氣售予歐洲,大發災難財,歐洲各國情何以堪?糧食供應緊張,通脹加劇,社會動盪民生困苦,示威罷工不絕,內部政治壓力爆錶……面對兩難局面,歐洲各國雖不致棄美親中,但為自身利益盤算,不得不與政經實力日增的中國打交道,希望藉中國經濟動力及政治影響,挽救自身經濟,穩定地緣局勢。


再看,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為挽救自身經濟推行量寬政策,十多年來狂印美元,以致全球資產價格暴漲,向全球輸出通脹,各國飽受其苦。最近又因制裁俄羅斯,美國等西方國家充公、凍結俄羅斯存放在西方金融體系的3000多億美元資產,連一向以穩健中立著稱的瑞信據說也受美國壓力放棄中立,充公俄羅斯資產。信譽危機加上多年管理不善,引發擠提,百年歷史的瑞信一夜破產,而作為其單一最大股東的沙特阿拉伯,及瑞信發行的170億美元CoCo Bond債券持有人,一夜「清零」,世人對美國的「美國優先」及其長臂管治更添戒心。


反觀中國堅持對外擴大開放,持續招商引資,廣納外資外企及全球人才,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倡議成立「亞洲基建投資銀行AIIB」,與印度、俄羅斯、巴西及南非共同組成「金磚五國」,牽頭成立「上海合作組織SOC」、提議解決俄烏戰爭12點和平建議等,處處秉持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增加各國互信、和平共處,共同推動疫後世界經濟重建。


中國在推動全球共同繁榮上發揮積極作用,帶來的機遇比比皆是;國家堅持以協商形式解決國際衝突,得到多國信任,不久前與洪都拉斯建交,好消息絡繹不絕。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當局領導人卻逆時勢而行,打着抗中旗號,自行走入死胡同中,讓人費解又惋惜。


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年國共內戰後期,毛主席針對收回華北區域提出3種模式,對目前情勢研判仍堪借鑑,分別是:以武力殲滅對方的天津模式;以動用一定武力,大軍壓境之勢,大致和平解決的北平模式;結合兩者,在雙方差距極大時,以勸降等外交手段為主的綏遠模式。


去年美國眾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後,中國以軍演作為回應,其後發表《台灣問題與新時代中國統一事業》白皮書,強烈表明中方堅決收回台灣的立場,不排除使用武力作為最後手段。結合現時的國際形勢,使用天津模式的機會較低,出現北平模式及綏遠模式的機會較高,站在中華民族一分子的立場,當然最希望使用綏遠模式和平解決,但在如今台灣海峽問題國際化、複雜化的局勢下,相信仍有不少來自美方的阻力。


可幸的是,中國對外事務上愈顯「高章」,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全球共睹,不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影響力均不容小覷。國家在處理各種國際問題上,可用的「伐謀」、「伐交」手段愈來愈多,何況台灣事務的本質是中國內政,遠遠達不到沙伊兩國持續千年對峙的程度。換言之,和平統一的有利因素正不斷增加,現在比起以往任何一刻,都更有望達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和平收局。


雙「英」出訪,馬英九堅持擁護「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的立場,得到內地官方高度認可,國台辦主任宋濤向馬英九轉達習主席的問候,表達了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渴望。反觀蔡英文的訪美之行相對低調,遠離公眾視線。形勢對比早已見顯──去年台灣九合一選舉中,民進黨乘海峽兩岸緊張之際,高舉抗中政策,妄想如2019年香港黑暴時,黃營在區議會大勝的情況一樣,結果民進黨連番落敗,創下了建黨以來最差成績,已不難發現民眾對綠營打「抗中」牌的厭倦;台灣當局的防疫政策屢犯過失,加重醫護負擔,對特定疫苗和快篩進口管制延誤抗疫,「抗中」凌駕民生,惹來民眾反感。這手以往奏效的牌,愈來愈打不響。


台灣數十年來花費超過700億美元購買美國軍需,本可用作經濟民生發展,卻成了加劇台海局勢緊張的冤枉錢。台灣民生凋敝,所謂的「邦交國」數量在蔡英文上任7年來減少9國,市場愈發萎縮;台積電積極赴美投資,引發外界對產業空洞化和人才流失的擔憂。不難想像,若現況持續,最後藍綠都得共同面對社會經濟大倒退,苦的還是老百姓。


陸台同宗 必可和解


中國的近代史充滿屈辱,追求領土完整、和平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渴望。達成統一對兩岸四地政治、經濟、民生、文化的益處多不勝數。只從務實的角度言,統一後台灣的經濟民生問題有望迎刃而解。相反「抗中」無疑是自斷與世界的交流,自絕市場擴大發展的潛力,自行站在歷史潮流的對立面。大家都應該明白,即使親美,也不應抗中,至少和中。對於內地,要消弭部分台灣民眾的敵意,可以有很多方法,筆者嘗試從多方面提問,供有心人思考。


參考浦東新區、雄安新區等,內地可否設「台灣經濟特區」,優待台灣?內地在相關的實踐經驗豐富、財力豐足,對台給予優惠條件,吸引更多護統的藍營產業,既打綠,又扶藍,恩威並重,「招商引資」,增長並豐富自身經濟,三贏。


同為中華民族一分子,作為香港人,我們可以如何發揮自己的角色?


「一國兩制」是香港的獨特性所在,需要持續更新,說好香港故事,向台灣展示優良的實踐成績。統一後,台灣可否參考香港,用「中國台灣」名義參與國際組織,豐富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


香港可以文化、體育維繫鄉誼之情,推動民間交流,加深彼此國家觀念及國民身份認同感。體育在國際交流上能堪大用,一如當年乒乓外交開啟了中美建交之路,可以考慮將2025全運會部分項目改在香港舉行,積極推動三地運動員在體育上的聯動;西九故宮博物館揭幕不久,如今三地都有自己的故宮,三地文物巡迴展覽及文化論譠正合其時;馬英九訪內地祭祖,用湖南話讀祭文,表現了血濃於水的鄉誼之情和中華文化「慎終追遠」精神,而春秋二祭、鄉親之誼、傳統禮俗在現代社會日漸式微,作為炎黃子孫,有關當局可組織港澳台鄉親社團及民眾登陸祭祖,共同傳承炎黃文化,各種交流、宣傳、承傳活動的選擇多不勝數──我們現在做得足夠嗎?


千年世仇如沙伊也可和解,陸台同祖同宗,肯定也是可以的,筆者衷心期望這一天盡快來到。


原文轉載自《信報》2023年4月5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0
好正
3
心心眼
2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