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規
家規

有一次,一位家長問我:「如何幫助兒子循規蹈矩做人?」

我回問:「你有沒有什麼規矩教導兒子?更直接的說,你的家庭有什麼家規?」

一說家規,很多人便聯想到封建家庭的律例典章,叫人敬而遠之。其實,現代父母出現另一極端問題,是子女在家中無規可守,美其名是民主父母,其實是讓孩子生活自由奔放,至終失控,才後悔莫及。

早於我的兒子升上中學前,我便告訴他以下是我們的家規:

●未夠十八歲不可以拍拖談戀愛(因為情感觸礁,不是人人可承受)
●不準外宿,團體生活宿營除外
●家人不在時不能接待陌生人或異性朋友回家
●去夜街按年級延長返家時底線。比如中一最晚為六時,中二七時,如此類推,事前且要向父母申請
●每周固定零用錢,消費自負盈虧
●本家庭不接受外人留宿,青梅竹馬的好友和親戚例外
●要尊重父母
●星期日要上教會
●要回家吃晚飯,外膳要申請

另一位家長曾向我質疑,問:「有用嗎?仔女會守嗎?」

我答:「好過無!」。我的專業是青少年輔導工作,從事輔導青少年多年,眼見不少家庭出現管教子女問題,大多從沒有家規開始。少年人是需要有清的路向給他遵行,在生活上給予明確指引,才不至偏走己路,迷失方向。

轉眼兒子長大成人了,上述家規他亦一直持守。何以見得?中學時代他和中學同學在晚間外出,到了晚飯時間,他竟從尖沙咀之朋輩中回新界家中,坐到家桌前吃晚飯,飯後又再外出歸隊,與同學們繼續節目。

我問太太為何他浪費車費時間只為回來吃晚飯,太太回答:「都是家規令他習慣了回家吃飯吧!」

是否在取得成人身份證後,便可以任意妄為?非也,這亦要看看有什麼需要調節,有什麼仍要持守下去。

誠然,家規是「死」物,人是生的,單靠家規,它不會令子女變得好。

何時為子女定立家規?我認為小學階段已可以,不要遲過高小年級。在子女升上小學後,按著處境及他們能明白的,逐步提出父母在家庭的期望和要求,一起共識、講解家規背後的因由,然後推行。

配套是日常需要和孩子有好的溝通,了解明白他,讓他感受到家長對他的關心和愛,他才會守你的家規。

「愛」和「律法」雙劍合壁,才能發揮相輔相承之效,獨沽一味,只會產生反效果,你認為對嗎?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