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有聲專欄】一周圈點:巴拿馬港口若落入美資手 沙盤推演揭示後患無窮

//「跪低」只會令美式霸權變本加厲!//


長江和記實業公司計劃向由美國貝萊德集團支持的財團,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一事,本港及海外各界高度關注,坊間輿論持續升溫,而道理也越講越清楚,就是放在國家利益的天秤上,這宗交易絕非普通的「商業決定」。


至於事件主角長和一方,自從3月4日公布與買方達成「原則性」協議之後,連日來一直就事件保持沉默,包括取消業績發布會、分析員會議,但《南華早報》日前披露,長和內部一名聯繫人早前要求一間本地房地產代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發表文章試圖為這次交易辯護,企圖帶風向,淡化交易中的美資角色。


另一方面,長和一方再利用所謂「知情人士」通過外媒放風,強調出售計劃仍然推進,將按原定計劃,於4月2日與由貝萊德集團支持的財團簽署協議。長和一方的做法,是否怕公開「講多錯多」影響交易?是否為免夜長夢多,倒不如盡快完成交易,早一日得一日?


沙盤推演:三個潛在情景


事實上,經過社會這段時間的熱烈討論,大量輿論同意,港口運營權不是普通資產,關乎全球航運和貿易,必須置於當今複雜地緣政治形勢下審視這次交易。我們不妨整合這段時間各方見解,沙盤推演這項交易的潛在影響。


經濟方面,完成​此次收購之後,全球10.4%集裝箱吞吐量將歸貝萊德集團掌控。若「貿易武器化」成癮的美國,再「武器化」貝萊德等資產管理公司所控制的港口使用權,尤其針對中國船舶收取港口特別停靠費,恐怕會對中國外貿、航運、造船業等構成衝擊。


政治方面,美國近年來在拉美展開的一系列布局,並通過「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拉攏地區國家。巴拿馬運河,或許只是特朗普政府的第一槍,未來要再進一步壓縮中國在拉美的「一帶一路」倡議進程,甚至可能要求地區盟友配合所謂「友岸外包」戰略,削弱中國與拉美經貿黏性。


安全方面,現代港口兼具數據監控功能,船舶軌跡、貨物清單等敏感訊息若被第三方獲取,極可能威脅全球企業的商業機密乃至國家安全。


正如香港一些有識之士在評論這次交易時所言,長和一方的「安全第一」或許保住了集團的短期利益,卻可能為美式霸權打開了一道方便之門。事到如今,無論長和一方最終選擇賣或​是不賣,這場風波也給大家尤其是商界,好好上了一課「國家安全教育」堂!​


(編者按:3月28日晚間,據本港傳媒引述接近長和高層消息人士透露,長和4月2日不會簽訂任何關於出售巴拿馬港口的協議。外界普遍解讀為「暫緩交易」。)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1
好正
0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