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論擂台】「未來基金」變「遲來基金」?

主持:何永謙 前衛生及福利局副局長

嘉賓:
林奮強 「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
李鉅威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

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的報告估算,新設立的未來基金的投資,以每年回報率5%計算,到2041年至2042年度,可望累積到5100億元。但對於未來基金基金能否真正解決結構性赤字,「香港黃金五十」創辦人林奮強對此有所保留。

林奮強形容,「未來基金」是「遲來基金」,因現時香港通常大約5%,若未來基金投資回報也是5%,最終每年的回報都被通脹蠶食,並無實質效用。 他又指出,最關鍵的問題,是現時就要投資,解決土地、人力資源等「樽頸」問題:「社會現在需要醫院、需要地鐵,就要現在使錢,解決雙樽頸,現在有(控制開支於GDP的)20%的緊箍咒,什麽錢都唔可以用。要起公屋,未來就要早啲排隊。」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則表示,設立基金的用途,應該是把一筆將來需要用的錢先撥出來,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他反建議政府,應考慮設立專項的「長者基金」:「長者不是錢的問題,而是風險問題,若設立基金,將來不論醫療,還是退休後生活安排等大事,都可動用這筆基金。」 除長者基金外,李鉅威又建議設立「危機基金」,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經濟危機。

李鉅威相信,只要設立上述兩項基金,政府就可以專注優化現有財政結構,而無需無止境地儲錢,政府的財政運用亦可以更有彈性。

前衛生及福利局副局長何永謙總結說,報告反映政府關心未來財政狀況,但只是行出第一步,但應做更精密的預測並提出政策建議,才能真正改善財政結構情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