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一個水缸」的啟示
【諸行無常】「一個水缸」的啟示

一次清拆工程,揭出一個百年古跡,成為近日全城熱議的焦點,大家今天才知道,原來在深水埗主教山,還有一處美輪美奐的羅馬式建築遺跡,埋藏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筆者認為,從好的方面看,香港從此多了一個古跡,市民將來亦可能多一觀賞、打卡熱點;但另一方面,觀乎政府官員、部門對今次事件的處理、回應,確實存在疏漏,以致部分古跡在清拆過程中被損毀,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筆者惟願,各方都能通過今次事件吸取教訓,今後在文物保育方面「行多一步」,做得更好。


自從這個有過百年歷史的羅馬式蓄水池重見天日之後,連日來媒體已經挖掘、披露了不少相關史料、文獻、圖則,筆者雖不是內行,但亦相信該處古跡,對於研究建築史、香港史都將有相當重要的價值,所以當古蹟辦與水務署在三年前,只把該處理解為「只是一個水缸」而「冇需跟進」,的確是相當嚴重的疏漏,難怪招致各方批評。筆者留意到,相關官員已經就事件兩度向公眾道歉,承認「部門間溝通不足、敏感度不足」、以至「掛萬漏一」,不過坦白講,筆者認為這樣的重視程度還未足夠,政府部門還要再多些積極、主動。


是責任心問題


從一個城市的文化、文物保育角度而言,如果一個專責部門,次次都要被動地等到有古跡「被發現」或者「由民間告知」,才展開下一步工作,其實已經是一大問題;進一步講,據聞有關部門其實早有圖則在手,如果屬實,那麼今次疏漏,恐怕就不單單是「缺乏溝通、掛萬漏一」的問題。試問,本應對文物古跡高度關注的部門,都不重視手頭的資料、文獻,都對保育工作欠缺敏感度,筆者認為,其實這是工作態度、責任心的問題。當然,相關部門目前知錯能改、亡羊補牢,值得肯定,但問題是,今後呢?如何做得更好?如何不再「掛萬漏一」?


為後代留住歷史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但其所經歷的殖民地時期,已經有逾百年歷史,如果再往前追溯,有研究甚至發現,早在數千年前的石器時代,香港就已經出現人類活動的痕跡,那麼,在過去千百的歷史更迭中,究竟還有多少承載著這座城市演變的文物、古跡仍然長埋地下?今次事件之後,當局能否多些主動研究、發掘?大家要明白,每一件文物、每一處古跡,背後都有一段歷史;盡可能地留住歷史,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後代知道,我們從何而來,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25
好正
5
心心眼
9
好好笑
6
令人傷心
5
嬲爆

評論

  • +85294****89
    +85294****89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1|type_1_2:
    • yeshugan.com@hotmail.com
      yeshugan.com@hotmail.com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smirk:
      • hnwong
        hnwong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政府懸崖勒馬,無造成破壞古蹟。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