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行的啟示
北京之行的啟示

國家主席習近平早前在北京會見以董建華為團長的香港工商專業界訪京團。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中央對香港的基本方針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中央將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和基本法,堅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進民主發展,堅定不移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作為訪京團的一員,筆者認為,在這個關鍵時刻,習主席以中央最高領導人的身份,宣示對港方針政策不變,充分顯示了中央的決心和意志,說這番話,不僅是對訪京團講,也是對全港市民講。

全國人大常委會八月底表決通過決議案,為特首普選定下具體框架。有人說,框架訂得「太死」、「太硬」,沒有妥協的空間,是「落閘」。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以《基本法》、「一國兩制」為依歸,「一國兩制」是一個整體,「兩制」的權力來自「一國」,無「一國」就無「兩制」,,「兩制」是「一國」下寬鬆、創新的構思,兩者不能分開而論。

港經濟趨依賴內地

人大常委會決議的框架,既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亦要考慮國家整體發展需要。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近年的確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過去,香港是內地改革開放、對外經濟交流的重要窗口。早於改革開放前,受西方國家圍堵,國家缺乏基本物資,這些物資大多是透過香港進口內地;國家缺乏外匯,香港將內地生產的成衣換上made in Hong Kong的「嘜頭」出口,為國家換來寶貴的外匯。至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商人帶著資金和管理技術到內地設廠,為國家的外貿帶來生機,繼商界之後,大批專業人士在九十年代,亦積極到內地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但時移世逆,角色大轉變。內地經濟起飛,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富裕,內地旅客訪港,為香港旅遊業、酒店服務業等帶來生機;內地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內地企業不滿足於國內市場,銳意「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會計、法律、保險等各項專業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大。香港專業人士不但可在內地發展,拓展業務,而隨著內地企業增加來港及往海外投資,對專業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專業人士便搭上內地經濟發展快車。

香港,從被依賴,變成很大程度上依賴內地。習近平主席在會面中提到,早前出訪阿根廷,阿根廷總統指出,65年前新中國成立,當時阿根廷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中國二字,榜上無名;但65年後的今天,中國已躍升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阿根廷的排名就大幅下跌。

中國經濟崛起 各國均想分一杯羹

習近平主席還主動提及自由行的問題。他指出,自由行實行十年,對香港的經濟有很大幫助,內地是誠心誠意與香港分享經濟成果,全世界都歡迎遊客,但香港卻有很多人唱反調,「若港有所呼,內地都會有所應」,即若香港有異議,內地都願研究。習近平又特別提到兩地文化衝突問題,說自己早前到馬爾代夫出訪時,遇到中國遊客,都有囑咐對方少吃即食麵,多吃當地海鮮,要表現文明。

現時內地每年有約一億人次外訪,以馬爾代夫為例,每年接待100萬遊客當中,有約40萬來自中國。這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客源,將可帶來多少經濟效益?不論是阿根廷總統的說話,還是馬爾代夫的遊客數字,都證明,中國經濟的崛起,是全世界都在關注的、都希望參與其中分一杯羹。

相信習主席今次的講話,是一個警號,香港要反思,若抗拒甚或排擠內地遊客及交往活動,將大好機遇拒諸門外,香港會面對怎樣的經濟形勢?香港必須搭上這趟經濟快車,待人以禮,並改善旅遊設施,在接待旅客與保障市民生活不受影響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筆者明白,以上的說話對不少港人而言可能很刺耳、不好聽,但這是現實。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曾經講過:「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意思是 「不要問國家可以為你做什麼,應該問自己可以為國家做什麼」。

內地對香港的經濟依賴減少,而香港對內地的依賴就越來越大,香港不能只要求國家給予優惠、特殊對待,而要對國家有所貢獻,才可發揮獨特性,若香港對國家經濟發展,又或是民主、法制等其他方面的發展沒有貢獻,反而成為國家發展的負累,我們還憑什麽向國家索取權利?更令人擔心的是,對抗、破壞、撕裂等激進的行動,只會破壞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影響經濟進一步發展,甚至傷害「一國兩制」的實踐。只有建立中央與香港的互信,才能進一步發揮香港影響力及得到中央的支持。

將國家深化改革機遇 轉變成香港競爭力

在與習近平會面前,訪京團一行,出席了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的座談會。發改委就國家十三五規劃,邀請訪京團發表意見,包括大型跨境基建、粵港澳區域合作,以及中港相互投資等議題。

十三五規劃早於今年四月已開始起草工作,預計明年初就會有初案出臺,徐紹史特別提及,希望香港各界代表在明年兩會前,提交意見,令2016年公佈的十三五規劃,可以更貼近香港社會各界的發展需要。中央誠意邀請,香港各界應該儘快將訴求、要求整理好提交,讓有關部委在制訂十三五規劃時,更貼合香港的需要,亦可讓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和角色。

國家全面改革,令中國這一經濟體以更加開放、強健的姿態融入世界經濟,這為香港帶來歷史性的大好發展機遇。中央一直高度重視並注重發揮香港的優勢和作用,不論是在過去的十二五規劃,還是起草中的十三五規劃,在統籌內地改革發展的時候都會考慮香港發展的需要,讓香港可以分享到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但重要的是,香港如何將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轉化為香港自身的競爭力。

今次訪京之行,當中不少都是本港知名商人,被外界形容為「富豪團」,但當中亦有來自各界別的專業人士,這是第一次有這麼多專業人士可與商界一起訪京。筆者希望,日後可有更多機會讓香港專業人士與工商界人士一同,到內地參與不同層次、範疇的交流、考察活動,認識國情、國策,讓工商、專業界別產生協同效應,共同推進香港發展,亦為年輕的專業人士尋找更多發展機會。

習近平的講話中,有一句令筆者印象深刻,他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這一句,無論對中國發展、「一國兩制」實踐、香港政改,都同樣適用。

現時,香港政治爭拗不斷,經濟民生發展停滯不前,不少指標都已被新加坡、韓國等亞太地區的競爭對手拋離,這是香港的處境和困局。有關2017年普選特首方案的爭論持續,筆者希望,社會各界可放下分歧,在政府進行第二階段諮詢時,積極表達意見,讓政府廣納民意整理出一套方案,再進行討論。筆者相信,有危亦有機,只要我們正視問題所在,客觀審視香港現况,認清香港與國家的關係,「東方之珠」才可繼續保持燦爛光輝。

原圖:research.hktdc.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