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國化不如國際化
去中國化不如國際化

澳門最近推出兩項政策,誘發香港人再次把自己與這位鄰居小弟弟作比較——澳門2014 年度《施政報告》稱,政府明年將繼續向居民派錢;肺炎鏈球菌肆虐,澳門馬上為全部適齡兒童注射疫苗。儘管這些做法仍有爭議之處,但足以令眾多港人覺醒,不再把澳門當作小弟弟。

試看澳門的成績,香港這位傳統老大哥應該感到汗顏。據世界銀行資料顯示,澳門人均生產總值已攀升至世界第二,僅次於盧森堡;以購買力計算,澳門人年均收入近8.8 萬美元,超越卡塔爾、挪威、新加坡、瑞士、汶萊,比排名第八的香港,高近八成。相信不少香港人均會驚呼:「澳門是何時追趕上來的?」澳門產業單一化是事實,但香港也好不到哪裏,多年來只依賴金融地產,近三年服務業雖有長足發展,營業額升了63%,但私人商業空間只升了1%,實在令人憂慮。

當香港內耗不斷而停滯不前時,不僅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超越香港,澳門更早趕過頭。鄧小平曾說: 「發展就是硬道理」。得要承認,如今的澳門已經硬起來。此外,大中華區城市亦在飛躍猛進,上海、廣州、深圳等地的發展已威脅到香港的領頭羊地位。隨着上海自貿區的建立,香港在經濟上的優勢將會愈來愈小。三中全會又給大家一個訊號,中國在政治、社會等各方面也正逐步開放。

反觀香港仍有人滋長所謂「本土主義」,視內地為大敵、視內地人為入侵者,把全世界都希望染指的經濟契機,以至頂尖的人才愚昧地拒諸門外。其實,真正的「本土主義」理應是本土文化上的優化,若把它改為全面排外,形成我自為王的心態,封關鎖港則指日可待。

偽本土主義者聲稱香港愈來愈「中國化」。其實,中國化與國際化兩者根本並不排斥,與其耗費精力於去中國化,倒不如多花時間促進香港國際化。目前,由於香港在各方面的優越條件,中西融合的特色依然是大陸首要學習借鑑的對象,故尚有資格與中央政府談各種問題,香港政府尚可以為香港市民爭取權益,但十年二十年之後,香港的優越性不再,還有什麼籌碼跟中央政府對談?不去鞏固自身優勢,卻患上妄想迫害症,要全面與國家割裂,到老本花光時,恐怕已追悔不及。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3年11月29日

圖:網絡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