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是增土地供應好方案​
填海是增土地供應好方案​

本文作者為柯創盛/立法會議員、民建聯中委 


小學教科書也有提及,香港是個「地小人多」的地方,隨着人口增加,對土地供應的需求亦上升,但香港卻缺乏可供開拓的土地。過去多年來,特區政府一直致力開拓更多土地以適應時代發展。然而,隨着市區已幾近飽和,新界可供開發新市鎮的大面積土地又愈來愈少,大量綠化地因屬於法定郊野公園範圍而禁止開發,政府拓展新土地的挑戰愈來愈大,可供使用的板斧也愈來愈少,港人所面對的住屋困局愈來愈嚴重,如何大幅增加土地供應,可謂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事實上,香港近年並非沒有新增的土地供應,例如一些「插針式」樓盤便愈來愈常見,市區重建也可帶來一些新單位供應。然而,大家都知道,香港現時的私樓樓價經已超出普遍港人的實際負擔能力,公屋輪候時候亦已延長至超過5年,如此嚴重的住屋問題與土地供應不足是離不開關係的,而大幅改善港人住屋問題所需要的新增土地,亦不是透過市區重建或多建一些「插針樓」所能夠解決,大刀闊斧增加土地供應確實是香港迴避不了的課題。

近日,本港多個政黨與林鄭月娥特首會面,就今年十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提供意見,各黨派均提出了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的方案。筆者留意到,幾乎所有建制派政黨均支持特區政府填海造地,而林鄭月娥特首近日亦多次表示,傾向在維港以外的水域填海造地。我作為民建聯的一分子,同樣贊成填海造地的方案。

無庸諱言,港人對填海造地絕不應感到陌生,畢竟香港現時很多市區用地和新市鎮用地也是填海而來的,例如港島北、尖沙咀南部、將軍澳新市鎮、東涌新市鎮等地方,也是填海得來的。可見港人對填海造地較為接受,在技術上亦相當成熟,倘若過去是可行的話,今時今日的填海技術經已更加成熟,法例又保障了不得在維港兩岸填海,為何反而要放棄填海造地的選項呢?

當然,不同市民對填海會有不同看法,但筆者希望大家明白,世界上是沒有完美的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方案的,填海造地不會影響香港現時的郊區生態,毋須像市區重建般處理繁複的舊樓收購問題,也不會引致屏風效益,不會阻擋原有居民的景觀,亦不會產生加劇社區設施和交通網絡更緊張的問題,與其他土地供應方案比較起來,算是一種影響和後遺症較少的方案,政治上亦較可行,相對上較值得支持!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8年8月8日 


原圖:大公報資料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