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爾丑陋的一面
邱吉爾丑陋的一面

邱吉爾丑陋的一面很少被報導,所以在歷史的記載中一直是個英雄人物,尤其在那些意圖為英國殖民統治塗脂抹粉的記錄文案上。最近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電影《Darkest Hour,最黑暗的時刻》也同樣地為他歌功頌德,接受獎項的演員更在台上向邱吉爾致敬。


為正視聽,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的專欄作家Shree Paradkar (on Twitter@shreeparadkar)挺身而出,糾正那些歪曲的史實。


作者於1990年末期曾路過印度班加羅爾,無意中在班加羅爾俱樂部(Bangalore Club)一本會員名冊上看到有關邱吉爾的記錄,指他曾欠下該會13 盧比(rupees)。以當時市價計算,半個盧比就可買到一瓶威士忌酒。邱吉爾為何沒有結清這筆賬目,則語焉不詳。時移世易,英國在印度殖民統治的污點,到1990年代已粉刷一清,只留下美名。


邱吉爾曾經惡意批評及抱怨班加羅爾是一個「藏污納垢之鄉∙∙∙∙∙∙缺乏社交活動,也缺乏合適的運動設施。」我們對此或可一笑置之,因為只有易怒的「偉人」才會為這些小事暴跳如雷。邱老的脾氣確然與眾不同!


殖民統治早已遠離印度,但殖民者高人一等的心態依然存在,揮之不去。邱吉爾曾這樣怒吼:我憎恨印度人,他們獸性不改,因為他們不斷受到那個「獸性宗教」的薰陶。看來這也不要緊,因為咒罵我們的人早已死去,印度却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揭開歷史,不難發現無數英雄虛有其名,犯下不少錯失。林肯,馬丁路德金及甘地便是較著名的幾個。他們好心做壞事,曾以公正之名而損害過一些人。


最令人痛恨的是那些滿手鮮血却被歌頌為「英雄」的魔鬼。他們擁有權勢,倒行逆施,造成無數悲劇。希特勒當然是千夫所指的惡魔,但他的對頭人邱吉爾也罪孽深重。


直到2014年,我才發現這個曾經帶領英國走出地嶽而名留青史的英雄的叧一面,曝露出他那股充滿種族滅絕理念的狂熱。


Tehelka magazine雜誌曾經刊登一篇文章,詳細報導1943年在印度班加羅爾發生的大饑荒,有三百萬人被餓死,慘況猶如一場大屠殺,並提醒世人不要忘記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


歷史學家很容易便可追索到這場慘劇與邱吉爾的關係。當年他曾下令將孟加拉大量農產品運往英國及歐洲去,弄到印度本土開始缺糧,但他堅決反對向饑民提供糧食。他的「三不」命令是:不准由澳洲運往中東途經印度的糧食在印度卸下;不准由加拿大供應的一萬噸白米轉交印度;不准由美國供應的十萬噸白米轉到印度去。他對戰時的內閣陳詞,指饑荒是印度人自己一手造成的,因為他們不限制生育,生孩子比野兔繁殖還要快。


Malcolm Gladwell在為修正歷史而創立之「播客,podcast」上,引入歷史學家Madhusree Mukerjee(《邱吉爾秘密戰爭》的作者)的研究。她曾深入查閱英國戰時之海運記錄,揭發該國在當時存糧充足,同時美國懷疑英國人正在秘密進行囤積居奇,準備戰後牟取暴利。


Mukerjee指出印度父母在絕望中將饑餓的子女投河投井,然後自己衝向火車自殺。與此同時,成千上萬的印度士兵正與聯軍携手,在戰場上奮不顧身,為保護英國人及歐洲人犧牲生命。


除此之外,邱吉爾曾下令將數以萬計的肯尼亞人送入集中營,並將反抗者虐待及處死。


希臘公民在1944年為慶祝納粹軍撤退,傾巢而出。邱吉爾認為這些反納粹份子雖然曾與英軍站在一起作戰,但已受到共產黨的洗腦,而且勢力愈來愈強大,將會失控,於是下令「格殺勿論」。


邱吉爾對伊拉克民族也絕不手軟,要殺就殺,一個不留。澳洲的達爾文尼亞土著也曾被他下令清洗。


邱吉爾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他預計歷史家不會吝嗇批評他的所作所為,死前為自己寫下回憶錄,一共六册,竭力將真相扭曲,掩人耳目。他似乎達到了預期的目標,班加羅爾俱樂部直到今天仍以邱吉爾曾經是該會的會員而引以為榮,令人歎息。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