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小一:報讀直資、私立,無蝕底?
進攻小一:報讀直資、私立,無蝕底?

本文作者為報章前教育新聞組長梁永樂

2016/17年度統一派位總算告一段落。

2017/18年度直資、私立報名正如火如荼進行,周而復始「咁快又一年」,新一批家長又要考慮「政府派位之外,報不報直資、私立?報多少間直資?要不要現在考慮搬屋?報直資、私立就不可參與派位嗎?」回答前,不如先一談家長普遍誤解。

對政府派位的普遍誤解

毋忘6.4放榜日,有傳媒大字標題﹕「家長月花萬元供子女課外班,成功博入名校」,這誤解正正反映出需要向家長及各傳媒解釋資助學校與直資、私立的分別。首先,透過政府派位機制報讀資助小學,分為兩個階段,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兩個階段都不設任何面試、口試、筆試等評估,所以即使家長或孩子「叻到識飛」也對政府派位毫無幫助。

家長可替子女於自行分配學位報讀全港任何一間官津心儀學校。然而,自行分配學位只是「靠關係」,計算子女與報讀學校的關係,學校於自行階段需預留一半學位,必須取錄的「有關係人士」包括﹕有兄姊在校就讀、父母在學校任職等等。派完「自己友」,剩餘的「自行階段」學額同樣要講關係,即「次級自己友」,父母全職在同一小學地址的幼稚園或中學部工作(20分)、兄姊在中學部就讀(20分)、父母為校董(20分)、父母兄姊為校友(10分),其餘首名子女(5分)、相同宗教信仰(5分)、父母為小學主辦社團成員(5分)、適齡兒童(10分)。

第二階段,統一派位餘下約50%學額則相對簡單純憑運氣,簡言之﹕「基本上是根據家長選擇及申請人的隨機編號,以電腦分派學位」。

「大包圍」報名 考慮孩子承受力

若果家長覺得與心儀學校「情深緣淺」或一直運氣欠佳,完全沒有信心獲派心儀學校,那就要考慮報讀直資、私立學校「打底」。當然,若果家長早已立定決心,子女必須入讀直資、私立,那就考慮如何「大包圍」報名,更重要是孩子承受得到報讀多少間學校。

根據以往經驗之談,家長替子女報十間八間直資、私小已是等閒,報超過二十至三十間亦大有人在。時間有限,報讀一間學校,最理想是事前參與學校的簡介會、參閱學校網頁或相關資料,至少要清楚學校的辦學理念,或者至少要知道「校訓」。若果家長打算「空槍上陣」就報直資、私立及面試,未免太過冒險,小心別為報而報,徒令孩子白辛苦。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6年06月28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