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剛剛完成一連五日的在港考察調研活動。夏主任連日來行程滿滿,筆者就注意到當中一些小細節,似乎流露出中央對香港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
夏主任在抵港翌日,便率先在政府總部與香港主要高校代表座談,是夏主任首次與本港高等教育界領導層集體會面,之後更在重頭戲《港區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論壇上,明確對港提出了「大力引進海外高精尖緊缺人才到香港發展,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國際高等教育樞紐」這項重要任務。
毫無疑問,香港正邁向由治及興的新發展階段,要走得更遠、行得更穩,必須著眼於未來,而投資教育、培育人才,正是關乎本港長遠發展的根本所在。
教育人才助力由治及興
事實上,香港教育在「一國兩制」下的制度優勢尤其明顯。香港作為中國最開放的城市,其「國際化」的教育體系擁有其他城市難以複製的特質,比如在中小學裡,普通話、粵語、英文三語共存,正好為學生升學就業打下語言的基礎。而在香港教育體系中,國際學校也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循各類人才計劃來港的非本地人才,以及海外企業赴港員工,普遍傾向為子女報讀國際學校,令本港國際學校的學生人數不跌反升,同時令這些學校的校園猶如「小聯合國」,足以培養學生具備全球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
大專院校方面,在新鮮出爐的2026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本港5間大學打入百大,不僅與內地並列擁有亞洲最多百強大學的高等教育體系,更以56%院校躋身全球百強的驚人比例,成為全球頂尖大學最密集的地區。所以這也即是說,同學們拿著香港的大學畢業證書,根本不會輸給大部分西方畢業生。
老實說,做學問也好,搞科研也好,靜心才能做出好成果。當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執政後,不斷將教育合作政治化,就像流氓一樣,三天兩頭便推出政策「滋擾」國際留學生,尤其是華裔學生受盡打壓。試問,在如此壓力的氛圍下怎能專心治學、專注研究?不過,特朗普政府自甘墮落,也恰恰為香港趁機搶佔國際人才高地、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帶來契機。既能接觸西方學術前沿,又保留中華文化根基的香港,肯定是中美博弈下最安全的留學首選。
打造教育樞紐須破兩大瓶頸
不過,要真正擔起「國際教育樞紐」的重任,香港亟需破解兩大瓶頸。其一是硬件制約,比如,根據早前一項研究報告的預測,2023至24學年非本地學生的宿位短缺超過47600個,而隨著非本地學生人數學額上限從20%提升至40%,未來額外需求預計將達15700個宿位,即使2027年之前約有7900個潛在大學宿位的新供應,估計整體大學宿位短缺至少仍達55400個。故此,港府改劃酒店為宿舍、規劃北部都會區大學用地的舉措,實在是刻不容緩。
此外,高昂的生活成本成為香港留住人才的現實難題。以住房為例,香港租金中位數長期高企,年輕專業人士初入職場即面臨沉重負擔,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香港對國際人才的長期吸引力。值得肯定的是,特區政府正積極拓展「青年宿舍計劃」,並研究將更多過渡性住房轉為人才公寓,一步步為優秀畢業生打造「留得下、紮得根」的發展環境。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緣政治重塑人才流動格局的當下,香港這座百年開放的國際化都市,正迎來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我們堅信,只要充分發揮香港的獨特優勢,持續吸引全球優秀人才,「東方之珠」必將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