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紫荊文化論壇暨「紫荊‧院士開講」啟動 國際知名專家院士共話中國發展成就 分享科學家創業故事
【集思廣益】紫荊文化論壇暨「紫荊‧院士開講」啟動 國際知名專家院士共話中國發展成就 分享科學家創業故事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由紫荊文化集團主辦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紫荊文化論壇暨「紫荊‧院士開講」啟動儀式今(26日)早舉行。論壇邀請到來自英國、美國、塞爾維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以及中國內地、香港、澳門的專家院士、政商領袖,共同回顧新中國成立75年來的光輝歷程,共話「一國兩制」在港澳的成功實踐,分享科學家的創業故事。



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崔建春、特區政府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詞。崔建春致詞時熱烈祝賀論壇開幕,結合中國共產黨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闡釋了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意義,強調全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和平、進步、繁榮的全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作出前景、政策、舉措的總承諾,以及中國外交向國際合作夥伴提供理念、原則、道路的全視角。


崔建春表示:「上月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一項很有歷史意義的決定,這決定對國際社會及香港『一國兩制』是重要的。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我們找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我們確實為全世界600個政黨樹立了很好的榜樣。我希望你們每位想要認識中國、了解中國、支持中國的發展,就要學習中國共產黨的歷史。」


崔建春表示當前香港正處於邁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論壇為促進香港進一步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對話平台,希望各方能集思廣益,共同努力,為香港的安全、發展、改革、穩定鋪平道路。


黃偉綸致詞時表示,國家當前正在全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區政府也正抓緊機遇,近年投放大量資源,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完善創科生態圈,也積極匯聚海內外人才,全力把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在推動創新科技發展方面,香港的底氣是越來越足夠、越來越強大,土地供應會馬上打破以往的瓶頸,例如位於北部都會區河套區的港深創科園第一期首三座大樓,由今年底開始可望陸續入伙,現正努力招商引資,業界反應正面。從中長期來說,河套連同附近新田科技城,可以提供約300公頃創科用地,可以容納700萬平方米總樓面面積,相當於大埔科學園樓面面積的17倍。未來,特區政府會繼續推動不同措施,進一步完善創科生態圈,以及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共同為國家科技發展貢獻我們的一分力量。


開幕式完成後,活動隨即展開紫荊文化論壇,多位重量級嘉賓輪流上台作主旨演講。英國劍橋大學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指,現代化已成為中國討論的熱門話題之一,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改變了中國自身的前景,也改變了整個發展中國家的可能性及其現代化前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仍然非常依賴西方的技術,但大約從2010年開始,隨著華為和騰訊等公司的出現,中國變得越來越創新。在接下來的十年裡,這些公司成功地走到了全球技術的前沿,「你可以親眼看到,就在你北面的深圳,中國矽谷的勁敵。中國已經到來,它正憑借自己的實力成為全球技術領導者,僅次於美國。」中國的經濟和技術轉型是美國在2009年至2017年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從朋友變成敵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經濟和技術實力是一個國家成為全球大國的先決條件,這恰恰是美國所擔心的。


馬丁‧雅克表示,中國被視為發展中世界的領導者,並將與後者的關係視為其外交政策的中軸線。從長遠來看,他預計中國式現代化將比美國發揮更大的全球影響力,因為中國的發展速度超過了美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要加快現代化進程,著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正在創造一種新的現代性形式。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鄭永年表示,「一國兩制」概念的提出和在香港、澳門的應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在國家統一層面認識「一國兩制」的偉大戰略意義,更需要從鄧小平作為一個偉大戰略家的角度來深刻認識「一國兩制」的意義。鄧小平是從國家改革和發展的總體戰略來思考國家統一的問題,而他的戰略思維包括兩個重要不可分割的部分,一個是目標,一個是實現目標的工具,光有目標而沒有工具也不行,而「一國兩制」也豐富了國家統一的路徑。同時,「一國兩制」在國際層面意義重大,這一中國實踐為需要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國家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中國方案」。


鄭永年指出,當前,國家再一次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面臨挑戰和困難,我們更需要學習鄧小平的戰略思維。在國際層面,一方面絕對不要低估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敵視,但另一方面我們更不能停止思考如何在日益惡化的國際局勢下繼續追求和平與發展。和平發展是世界各個國家所追求的目標,在這方面需要的是鄧小平的定力和理性,化不可能為可能、化可能為現實。至於香港,需要系統的梳理其方方面面的規則規矩、管理標準包括自由貿易港、國際金融中心、知識產權保護、食品安全、國際化教育、科研體系、醫療、社會治理,系統化梳理香港經驗,主動對接內地城市。面對困難和挑戰,香港更需要系統梳理一下自己的短板在哪裡,採取有效的舉措補上短板,在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城市的整體升級。


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表示,中印明年將慶祝兩國建交75周年,自1950年建交以來,印尼和中國在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和文化交流等領域建立了夥伴關系。在2023年,中國成為印尼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印尼雙邊貿易額接近1400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已成為印尼第二大投資來源國。印尼和中國當前關係很好,雙方合作領域廣闊、潛力巨大,未來兩國合作和交流將繼續深化。展望印尼與中國、印尼與中國香港的未來關係,前景一片光明,該國將繼續建立堅實的基礎,探索新的合作途徑,應對共同的挑戰。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表示,過去幾年中央一連串撥亂反正政策和措施有效地扭轉香港局面,使「一國兩制」重回正確軌道,不但消除了國家安全隱患,也讓「愛國者治港」和「行政主導」成為事實。在這個新的起點上,香港更有條件和能力在國家新一輪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過程中對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作出新的貢獻。同時,需要糾正國際社會對「一國兩制」的錯誤認知,爭奪「一國兩制」國際話語權,講好「一國兩制」實踐的香港故事。


塞爾維亞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伊沃娜‧拉傑瓦茨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發展是世界奇跡,經過幾代中國領導人帶領中國人民持續奮鬥,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十個方面: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數億人擺脫貧困、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醫療保健條件改善、太空探索成績斐然、有效應對環境挑戰、全球影響力增強和推廣中華文化。中國不僅實現自身發展,更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國家行政學院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一級教授韓慶祥表示,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側重在中觀層面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注重制度建設與社會有序,彰顯出從局部探索到全面破冰再到系統集成的歷史邏輯,體現了從方向堅定不移到歷史與時俱進再到改革蘊含規律的內在特點。二十屆三中全會所講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堅持系統觀念、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的改革,注重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全球化智庫(CCG)高級研究員,美國學者、作家龍安志表示,自己作為第一批來中國學漢語的美國學生之一,親眼目睹了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巨大進步和變革,以及中國人民享受到的福祉。如今,中國在清潔能源、生態文明和消除世界三分之一人口貧困等新技術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許多聯合國官員看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有可能實現2030年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國家。作為一個國家,中國不僅是一個負責任的全球公民,而且現在是最負責任的全球領導者。


龍安志表示,中國故事需要向世界講述,但必須以國際觀眾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講述,向世界傳達中國自己的價值體系,而在這個全球混亂的時代,也許我們需要一種新的乒乓外交。他認為功夫許多核心價值可以應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自律、毅力、專注和專注,在世界上許多貧困人口的心目中,中國功夫象徵著公平和正義,如果我們真的想要民間交流,不妨從功夫開始,尤其當國家之間的交流中斷時,剩下的就是文化和體育交流。香港亦可以成為中國通過文化外交接觸世界的一個重要平台。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澳門文化界聯合總會會長吳志良表示,澳門回歸祖國25年來,「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地位日益鞏固,經濟韌性不斷增強,居民整體生活素質日益提升,形成具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澳門始終秉承「愛國愛澳」的優良社會傳統,從政治引領、文化滋潤、社會關愛和財政支持多方面不斷夯實「愛國愛澳」的政治基礎。澳門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期,將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為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覆興貢獻更大力量。


中國工商銀行(亞洲)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劉亞幹表示,香港發揮自身優勢、服務國家科技強國戰略,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香港要立足「自身所長、國家所需」,圍繞「科技強國」所需,發揮自身獨特作用;香港金融業要聚焦「科技強國」建設,在「匯企」、「聚資」、「引才」方面,發揮好「內聯外輻」的橋樑作用。


在「紫荊‧院士開講」主旨演講環節,來自美國、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三位著名科學家擔任開講嘉賓,結合自身研究成果和科研經歷,講述他們投身科學研究的故事,以及對科學和科學家精神的理解。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傑出大學教授阿里耶·瓦謝爾表示,中國在現代化和科技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為全球科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人類探索自然奧秘帶來了更多驚喜。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包括太空探索、海洋研究、量子計算、高速鐵路、電動汽車和人工智能。中國也已成為綠色能源的全球領導者,特別是在太陽能、風能和電池儲能技術方面。主要原因是中國願意並積極主動地與世界開展國際科學合作和教育學術交流。中國政府積極擴大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化研究環境建設,努力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總結了中國科技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各項主要科技指標均居於世界前列,ESI論文數量及被引用次數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專利規模和產出效率穩步提升,中國正在邁向頭號科技大國。但是,中國在全球創新版圖中仍處第二梯隊,在尖端科技領域的優勢依然有限,面臨大而不強等突出問題。研究型大學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重要結合點,是源頭創新的生力軍,西湖大學將在實現科技強國戰略目標的進程發揮自身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汽車協會創始及輪值主席陳清泉講到,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必然會不斷拓展人類的知識,提升人類的生產力,創造出許多令人興奮的可能性。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科技事業實現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他特別強調現在中國有三個「空前未有」,包括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和迫切要求空前未有、國家對科學家的愛護和期望空前未有、科學家實現理想發揮才能的機遇空前未有。香港應發揮自身獨特優勢,為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陳清泉勉勵青年學子充分挖掘自身潛力,保持樂觀上進的精神狀態,爭做創新型人才。


紫荊文化集團董事長許正中代表主辦方向與會嘉賓表示歡迎。許正中說,此次紫荊文化論壇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為主題,回顧新中國的光輝歷程,向世界講述「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故事,展望中國式現代化港澳篇章。至於「紫荊‧院士開講」系列活動,許正中表示,這是紫荊文化集團全新打造的科技主題品牌活動。未來三年將邀請中外各學科50位頂級院士來港,舉辦形式多樣的學術交流和科技講座活動,助力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作出香港貢獻、注入香港動力。


本次論壇由紫荊雜誌社承辦,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新世界發展等擔任支持機構。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香港再出發大聯盟秘書長譚耀宗,紫荊文化集團副總經理丁偉,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宣文部副部長孫兆敏,新世界發展行政總裁鄭志剛,全國政協常委姚志勝,特首政策組副組長王春新,紫荊雜誌社社長楊勇等主禮論壇。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新聞及公共關系部主任黃景睿參讚、警務處處長蕭澤頤、海關關長何珮珊、懲教署署長黃國興、消防處處長楊恩健、特首政策組副組長關家明、圈傳媒總社長張瑞蓮,以及部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等亦出席開幕式。



此外,來自香港政商、學術、教育、科技、文化、傳媒等各界知名人士、專家學者、社團領袖、青年代表,以及印尼、新加坡、哈薩克斯坦、南非、俄羅斯等國駐華使節和駐港領事,共約150人出席。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3
好正
3
心心眼
3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