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4日)出席「機遇香港」主題採訪活動時表示,上任兩年完成了《基本法》23條本地立法的憲制責任,以及區選兩項重大、重要的工作,李家超認為香港有很多機遇,渡過了很多挑戰,「很多挑戰都是涉及到一些外部勢力,比如他們攻擊我們的法律制度,干預司法、施政,這是非常不應該的。但我們做事光明正大,相信世界都有明亮的眼光,看到誰錯誰對。」李家超又說,相信以後仍會有一些外部的干擾,但香港在《基本法》23條立法成功後,安全方面已經有保障,社會大致安全平穩,「這個局面我很有信心。」
兩年來完成兩項工作取得三大成績
李家超又指出,特區政府工作兩年來取得三大成績:「第一點,香港經濟增長由負轉正,2022年的經濟是負增長3.7%,這兩年我們扭轉了,現在,2024年評估增長2.5%-3.5%之間,保持經濟總體增長。第二點,香港工資這兩年也是上漲11%,2022年工資中位數是21000元港幣,兩年來增加2500元港幣,現在中位數是23500元港幣。我覺得這是實實在在,最重要的。第三點,老百姓很不關心的就是住房問題,我在上任的時候已經講得很清楚,我有一個房屋封頂,也有房屋封底的政策,封頂就是輪候公屋的時間,本來曾經到6年1個月,我封頂6年,簡約公屋也把輪候時間縮減到4.5年,另外封底的是,所有房屋單位都要在26平方米以上。」
對於有關香港國際金融和航運中心的負面言論,李家超回應指出,很多人談國際金融中心只是很狹隘地談股票買賣,原因是過去兩年本港恒生指數下降大約3分1,但最近已經反彈約兩成,他說:「全球銀行前100強中有75家在香港經營業務,香港保險密度保持全球第一,人民幣離岸交易香港亦佔有80%的份額。」李家超又說,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不應僅以集裝箱量來衡量,其他增值服務也同樣重要。香港在船舶註冊方面去年位列全球第四,這得益於香港完備的配套服務業,而香港還是全球四個航運仲裁地之一,受航運商信賴,因此香港兩個中心的地位很穩固。
融入大灣區建設 機遇大於挑戰
對於香港融入大灣區建設,李家超說:「機遇絕對多,也絕對大於挑戰。」李家超認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的挑戰主要是法律法規不一樣,「但是我覺得這是可以克服的挑戰,也是以前我們合作過程裡面,屢次我們都克服的。所以這個我是充滿信心的,機遇方面是無限的。」他又說港人北上休假,體現了香港融入發展大局的成效。
李家超指出:「施政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有很多努力的地方,如果香港經濟發展好,對老白姓的生活一定有幫助,所以從這方面,我首先要做的是增加我們香港的競爭力,第一,資金;第二,人才;第三,科技;我覺得這三方面是很重要的。」他認為,城市的競爭力在於人才,因此香港會繼續「搶人」,他說:「我有搶人才、搶企業的計劃,也做得我覺得有一些成績。」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香港電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