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污水】日本據報最快8月排核污水入海 中國生態環境部稱已作部署 立法會議員促特區政府採更強硬態度
【福島核污水】日本據報最快8月排核污水入海 中國生態環境部稱已作部署 立法會議員促特區政府採更強硬態度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周二(4日)提交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的評估報告,指出經兩年審查,日本將核處理水排放入海的計劃符合國際安全標準。日本傳媒周三(5日)報道,日本政府計劃最快8月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核污水排放入海。中方促請日方正視各方關切,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處置核污水。


在北京,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相關負責人指出,IAEA報告未能充分反映所有參加評估工作各方專家的意見,未能獲得各方專家一致認可,批評日方在排海的正當性、淨化裝置的可靠性、監測方案的完善性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核污染水排放前的監測有延遲,可能導致不達標的核污染水直接排入海洋,而日方將10罐核污染水混合後取樣監測,亦可能令高濃度的核污水被稀釋至達標。


生態環境部指,高度重視日本福島核污水排海問題,已經作出部署,如果發現異常將及時預警,切實維護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


對於日本傳媒指,中國核電廠的放射性物質「氚」排放量是日本福島核污水的6.5倍,生態環境部指,核電廠正常運行產生的廢水,經嚴格監測達標後有組織排放,排放量遠低於規定的控制值,批評有關報道是「惡人先告狀」、企圖混淆視聽、蒙混過關的圖謀。


中國代表周二亦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上,就日方強推核污水排海問題闡明嚴正立場。中方代表指出,日方強推核污染水排海,以經濟成本為由選擇向海洋排放,等同於向全人類轉嫁核污染風險,將引發全球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重大問題,造成更大範圍的流離失所問題,希望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強調日方做法違背國際道義責及國際法義務。


中方再次敦促日方停止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切實以科學、安全、透明的方式進行處置,配合國際原子能機構盡快建立一套包括日本鄰國等利益攸關方參與的長期國際監測機制。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今早在電台節目表示,經仔細閱讀後發現報告不少部分採用「知悉」(noted)而非「同意」字眼,較難說服他,例如「知悉」日方的決定、「知悉」日方已評估對周邊地區環境的影響、「知悉」計劃符合安全原則,但未有公開討論細節,坦言「比較空洞少少」,懷疑專家在撰寫報告時內部未能取得共識,所以用如此中性的字眼,希望IAEA進一步解説。


他又指,排放核污水計劃的實際影響仍需更多研究,認為此報告無助釋除市民疑慮,如果政府不全面禁止來自福島的食品,或會減少市民對進口食品的信心。他建議特區政府,暫停福島附近縣的海產入口,直至取得更多數據,否則可能影響本港市民對所有日本海產入口食品的信心。被問到如計劃如期實行,還敢不敢進食日本進口海產,陸炳林指「會睇定啲先」。


一直跟進事件的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在同一節目表示,報告結論是意料之中,因為日本政府大幅限制研究的範圍,報告亦沒有提及或很少提及一些重要的放射性物質,也沒有探討其他替代方案如增加儲存箱、將核廢水固態化等的可行性,只就單一排放方案做研究,相當片面,認為報告難以令人安心。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在電台節目表示,對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失望,但指即使沒有有關報告,日本仍然會一意孤行落實計劃,她相信特區政府會參考國家和本港專家意見,會作出相應行動,一旦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會禁止福島一帶沿岸高風險水產進口,並對其他水產實施嚴厲限制。陳凱欣認為政府應採取更強硬態度,因為有關的核廢水含有的放射性物質「氚」,半衰期長達12年,並會持續影響海洋生物的食物鏈,形容是不可逆轉,且政府每年需投放約1000萬元做食品安全檢測,或要持續30年。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則建議,如果日本排放核廢水初期,禁止日本相關地區的水產等食品進口的範圍或加強檢測,可採用高標準把關,如果證實影響極小,可考慮逐步解禁。不過,他強調香港可進行反制措施,從經濟或不同角度讓日方在這次不負責任的做法負上責任。


圖片來源:新華社資料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6
好正
2
心心眼
2
好好笑
2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