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騰飛南沙】賀歲麒麟舞從失傳到非遺 南沙青年熱愛當事業傳承文化

//大年初一、迎春接福,麒麟一舞、繁榮昌盛!一起來了解非遺物質文化遺產——南沙黃閣麒麟舞。//


「麒麟出沒,必有祥瑞。」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黃閣麒麟舞代表性傳承人麥曉峰介紹麒麟有迎春納福、大吉大利的寓意。「好像以前開業或者喜慶事,按照風水角度講麒麟就是招財 。」


過年舞麒麟這個習俗,在廣州南沙區黃閣鎮始於明朝,已經有300多年歷史。


麥曉峰表示黃閣麒麟有著特別的形象和招式,和其他地區的麒麟有很大的差別。黃閣麒麟就是以龍頭、鹿角、獅身、牛尾、羊蹄而形成的,麒麟舞的動作有「黃閣麒麟舞十八式」,等於麒麟的動作套路就有十八個招式。


南沙黃閣鎮東裏村麒麟隊隊員張梓揚解釋了部分的十八招式。『麒麟要「尋青」,然後還有「採青」,接著就是「食青」,吃完開心了就「遊花園」。』


十五歲的梓揚,「習舞」五年盡得真傳,師兄弟共有四十多人,不少都是附近學校的學生。小至三、四年級的同學,較成熟的臉孔只不過三十出頭。隊員們集「十八式」舞藝於一身,離不開勤力兩個字。


張梓揚表示練功的辛苦在以前,因為練基本功挺辛苦的。扎馬步,一扎就十分鐘,十五分鐘左右,師兄師弟在一起就比誰扎得久。


另一位南沙黃閣鎮東裏村麒麟隊隊員麥子垚講述他們隊員訓練一般從七時到九時、十時,一訓練就要兩、三小時。「別人過年放煙花,在家裡看電視,其實我挺羨慕的。不過我還是覺得傳承、發揚中華文化黃閣麒麟舞,是一件很值得自己堅持去做的事情。」


黃閣麒麟舞在二零零七年,獲評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原來曾經因為無人繼承,兩度面臨失傳。


麥師傅二十三年來一直堅持培養接班人,為這項非遺習俗注入新血,更在二零二零年獲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將熱愛變成事業,創新編排新節目《雄獅護麒麟》深受市民歡迎。


「一直是以義務的形式,包括團隊訓練、日常運作。」麥曉峰的堅持離不開執著和熱愛,他新編的節目保留最傳統的部分的同時,融入一個創新的主題,給觀眾帶來視覺效果會完全不同。


對於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他為認為現在校園文化影響和政府宣傳力度加大,對於麒麟舞非遺文化很多家長都很認可、支持,所以很多學生才會來學習它。「我作為一個傳承人,有一個更好的節目展現給大家,才能算得上是一個稱職的傳承人。」


最後,南沙黃閣鎮東裏村麒麟隊祝大家新年快樂、龍年大吉、龍馬精神、恭喜發財!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6
好正
4
心心眼
3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