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評則鳴】辛偉誠拒絕反躬自省 英國政府只懂推卸責任
【筆評則鳴】辛偉誠拒絕反躬自省 英國政府只懂推卸責任

正當全球都在細味中美兩國國家元首會談後的種種後續,大家亦不應忽視英國首相辛偉誠(又譯:蘇納克)這個「前大國」政府首腦的表態。現正於印尼峇里島出席二十國集團(G20)峰會的辛偉誠,11月15日表示:「我對中國的觀點直截了當。我認為中國明確地對我們的價值觀、利益構成系統性威脅,好吧,是系統性挑戰,這無疑是對我們經濟安全的最大國家威脅」。言談間對中國不算友善,不過辛偉誠也認為,世界領袖不能忽視中國這個重要角色,又直言不與中國對話,將無法解決共同的全球挑戰,包括氣候變化、公共衞生等等。


英國對中國態度「軟化」?


有英國媒體就分析,辛偉誠對中國的態度,其實已經是「軟化」,因為辛偉誠的前任卓慧思,亦即那名「英國最短命首相」,之前承諾會正式把中國列為對英國的「威脅」,然而辛偉誠沒有這樣做,而只是維持在,與另一前首相約翰遜時期「系統性競爭對手」相若的階段。


辛偉誠對中國的態度是否「軟化」?我其實有很多保留。為了轉移國內壓力,西方政客最常用的手法,就是為國民塑造一個「共同敵人」,讓全國上下可以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政客在不同場合對這個「敵人」窮追猛打,讓「敵人」的負面新聞佔據大部分輿論版面,國家的所有問題,都是這個「敵人」的錯,要怪就怪它吧!沒錯,這就是辛偉誠口中的中國。


「脫歐」乃英國窘境源頭?


今日英國經濟上遇到的窘境和種種困難,源頭到底是什麼?曾任英國首相政策顧問的周若剛(Geoff Mulgan)近日指出,「脫歐」是英國經濟今日所遇問題的其中一個主因。他指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已導致英國大幅削減公共開支,這已經對整體需求產生相當糟糕的影響。「脫歐」,切斷了英國與主要歐洲交易夥伴的聯繫,而隨著需求減少,生產力就會跟著動力不足,英國平均生產力已經超過十年沒有增長,而失去歐洲市場,意味著又一次打擊。


周若剛批評,英國經濟決策者的思維仍然停留在20世紀,而不是21世紀,這導致許多層出不窮的錯誤,從他近期完成的一些研究專案結果來看,美國、英國這些老牌的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確實顯得相當落後與缺乏遠見,西方政府已經止步不前。


英國政府欠系統性思維


他認為,任何政府良好運行的關鍵,除擁有綜合能力之外,還需要有遠見,而中國的系統性思維,正正是西方所缺乏,他說:「英國經濟部門的很多人還沒有理解,經濟必須既要從社會角度考慮,也要從生態角度考慮。」以經濟增長與碳減排為例,經濟增長一直是中國關鍵目標之一,不過中國很早就在政策中嵌入對碳減排等事物的關注。中國在比較早的時期就已經對太陽能和風能進行了大量投資,真正體現了中國對減少碳排放的關注。


周若剛的分析,可說是切中要點,英國政客就是缺乏系統性思維,亦即「冇遠見」。辛偉誠心知肚明,英國最需要的,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全球市場和未來,然而大家都見到,今天英國正在行一條甚麼路:盲目跟從美國,大搞「脫鉤斷鏈」,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華為趕出英國市場,同時又配合美國的「芯片戰」,引用《2021年國家安全與投資法》,阻止中國企業併購英國芯片廠商。這些行動,都明顯是為配合美國要求而推行的「逆全球化」政策,對英國本身根本是百害而無一利。


英國別再找代罪羔羊


辛偉誠聲稱中國是「英國經濟安全的最大威脅」,但事實上,對該國經濟最大威脅的,其實是英國人自己。英國人選擇「脫歐」,英國因此需要與歐盟重新簽訂貿易協定,但始終礙於與歐洲其他國家之間的人口不能自由流動,貿易原產地認證、檢驗標準等亦增加了生產成本,以致企業投資與經營都日見困難,從汽車大廠包括福特、本田等都已經陸續結束在英國的生產,就可知道問題有多嚴重。


有台灣媒體就分析指出,雖然英國在 2021 年才正式脫離歐盟單一市場,但自英國2016年「脫歐」公投後,企業投資金額成長已經幾乎停滯,英國2022年第二季的企業投資水準,甚至比2016年初下滑1.3%,但與此同時美國卻成長 22%、歐元區則是成長15%。


由始至終,中國都堅持開放市場,而且是持續擴大高水平開放,亦願意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英國卻是選擇逆世界潮流而行,有康莊大道不走,偏偏要去「開倒車」,請問可以怪得了誰?到了今日,還要將失敗歸咎別人,堅拒承認自身責任、拒絕去行一條可以令英國經濟變得更好的路,「怪罪中國」花招,真的可以救得到英國嗎?不要發夢好不好?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9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