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周末,台灣地區舉行由民進黨發起的「大罷免」投票,民進黨想借罷免來重新奪取立法機關的控制權,但結果卻是全盤失敗,24名國民黨立委與新竹市長全部留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老調重彈,以為喊一句「反共保台」就可以為所欲為,結果就被台灣人民狠狠打臉,這場「大罷免」的結果,好可能就是賴清德被唾棄的開端。
這場「大罷免」不單沒有罷掉任何一人,反而加強了這25人的聲勢,當中有8人不同意罷免的票,比之前當選的票數為高,就以新竹市長高虹安為例,2022年的選舉時她獲超過9萬8票當選,但今次不同意罷免票就獲得了超過12萬票。
罷免鬧劇不得民心
罷免的機制,本來就是懲罰一些犯錯以及違法的公職人員,但是民進黨卻濫用罷免制度,只因這些立委支持民進黨反對的議案,就被指是「親共賣台」,但明顯就是明不正言不順。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就總結了這場罷免鬧劇,他表示,民進黨當局出於「台獨本性」,不顧島內民生福祉,一再挑起政治惡鬥,不擇手段打壓政治異己、製造「綠色恐怖」、加劇社會撕裂,充分暴露出「假民主、真獨裁」的虛偽面目。投票結果顯示,民進黨的政治操弄完全違背島內人心民意,不得人心。
除了罷免理由牽強外,這場大罷免大失敗的另一原因,就是台灣民眾對政治操控的厭惡,民進黨打算強搶政治主導權,結果遭到反噬。目前台灣地區的立法機關當中,國民黨有52席以及民眾黨有8席,合共有60席,而民進黨則是51席未能過半數,所以民進黨想借今次罷免至少10名國民黨立委,重新主導立法機關。在2023及24年的地方及立法機關選舉完結後,綠營失去多數主導權,就開始醞釀罷免案,結果這一年多來,台灣社會就陷於政治鬥爭,民生被棄於一旁。
最初民進黨打算將「大罷免」裝扮成所謂「公民團體」主導發起,到了今年開始就直接「不演了」,就連賴清德也在他的「台獨十講」當中明言,要用罷免來打掉雜質,被解讀為不支持民進黨就是「雜質」。
不顧民生只搞政治
但原來到頭來,賴清德才是「雜質」,當全世界都關注經濟發展,但民進黨卻在搞「大罷免」。根據民調顯示,大多數民眾都不支持罷免,就連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多次的民調都顯示,近5成人反對大罷免,這個基金會的董事長游盈隆表示,台灣主流民意強烈反對大罷免,他亦預言,第二輪罷免的結果,也會是民進黨大敗。
今個月初,颱風丹娜媽重創台灣中南部,但賴清德前往視察災情時,有長者災民要求軍隊協助,賴清德卻說,不能什麼都依賴軍隊,因為軍隊要演習;有災民指屋頂漏水,賴清德就要求對方,自己爬上屋頂蓋帆布。
再加上美國對台灣地區的關稅仍未出爐,更令島內民眾害怕經濟會遭受重創。早在4月,TVBS的民調顯示,7成民眾擔心影響台灣經濟;超過5成人不滿意賴清德處理關稅的表現。另外,中廣民意調查協會的民調亦指,有近5成人認為要暫停大罷免處理經濟問題。賴清德一連串表現,被輿論怒轟只顧政治,不理民生。
民進黨一意孤行,將島內捲入政治旋渦當中,今次「大罷免」的結果,擊沉了綠營側翼的士氣,沉默的大多數可能不是支持國民黨,但肯定的就是更討厭民進黨。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