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直以來都有觀察私訊或者留言問我,為何成日要在節目中談英國,又問我是否很討厭英國,為何要經常性在節目中提及這個國家的不堪呢?理由其實相當簡單,全因這國家經常無理針對內地、針對香港;明明已經日落西山,卻又不知何來的自信和勇氣,去附和迎合美國高官政客信誓旦旦「不會發動」,實則「早已發動」的新冷戰,不斷無理挑釁攻擊中國,講出有關該國的種種事實,只是想所有觀眾知道英國這個國家到底有多不堪和可笑而已。
英國或會發生大停電
開場白講了那麼多,今日節目內容自然也是涉及英國。不如就由英國可能出現大停電說起吧!英國《衛報》11月1日披露,該報獲得的一分機密文件顯示,英國政府已經準備好應急預案,以應付可能長達七天的全國停電狀況。據報,該分標上「官方敏感」字眼的機密文件稱,「在合理的最壞情況之下」,交通運輸、食品和飲用水供應、通信和能源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時間最多可長達一周。而英國政府將會按照應急計劃優先為老年人、兒童等群體提供食品、飲用水和庇護所。
另外,根據該機密文件,英國政府預計,會在面臨電力短缺時,向居民和企業定期輸電,以滿足停電期間約六成的需求。有消息人士向英國傳媒表示,英國政府不希望該計劃吸引太多公眾目光,強調當局無意將計劃與烏克蘭局勢、能源供應及生活成本問題扯上關係。不過該名消息人士承認,大家有需要研究如何事先協助民眾,而且當局討論這個問題,即是反映他們確實憂慮最壞情況可能發生。
英國面對非常嚴重的能源供應問題,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以往我亦曾提過,在此就不再重複;可能出現大停電和能源供應緊張,早已令到英國居民生活苦不堪言,然而包括一眾「移英港人」在內的英國居民需要面對的難題,又何止那麼少呢?
堅縮政策令英民受害
據英國《衛報》11月2日報導,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德∙許特(Olivier de Schutter)公開向新上任的英國首相辛偉誠喊話,指若果英國政府在本月推出新一輪緊縮政策,這就可能違反英國的國際人權義務,會加劇饑餓和營養不良。德∙許特認為,英國所有人都面臨生活危機成本,許多家庭對削減開支的直接反應,是降低飲食品質,而對孩子們來說,空腹的時候很難學習,但這在英國將變成現實,不應該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他又認為,英國除了削減開支外,還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對最富有家庭和企業增稅,藉以為保證能源價格繼續注入資金,並將社會福利與通貨膨脹掛勾,更指這是國際人權對英國的要求。
英國是否會推出緊縮政策,我們現階段仍然不知道,而英國《泰晤士報》近日亦有報道,指辛偉誠和財相侯俊偉計劃延長向石油和天然氣巨擘徵收暴利稅,直至二○二八年,並將稅率從百分之二十五增加至百分之三十,希望在未來五年增收近四百億英鎊(約三千五百零九億港元)稅款,以支持發電計劃,並縮減公共財政缺口。
不論英國是否會推出緊縮政策也好,各項數據亦已經證明,英國的經濟前景真的非常嚴峻,沒錯,英國政府就是需要四百億英鎊去填補公共財政中的「黑洞」,在這種情況下,試問英國居民的生活又怎可能會過得好呢?
面對如斯窘境,英國還堅持向美國表忠,投入一場沒可能會有贏家的「新冷戰」,事事與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對著幹,明知針對中國的指控不是事實,卻反反覆覆要炒作新疆所謂「種族滅絕」的議題,大家不禁要問,英國政客們到底在想什麼?
朔爾茨理性務實 是美國好榜樣
相較英國,同樣來自歐洲,德國的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明顯理性務實得多;朔爾茨今日率領高級商業領袖代表團訪問中國,而他在臨行前則在德國媒體發文,指今天的中國和五年、十年前已經不同,認為中國應在衝突中扮演更具建設性角色,德國希望與中國在氣候變化、全球衛生問題和糧食安全等領域合作;他強調,中國仍是德國的重要經濟伙伴,兩國關係不能脫勾。朔爾茨又坦言,近年中歐間競爭因素增加,但競爭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找出仍然符合雙方利益的領域。
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辛偉誠,你們兩個聽到了嗎?合作共贏、求同存異、共同發展,才是當今世界的大趨勢,繼續單邊主義、霸權思維、拉幫結派嘗試孤立中國,最終必定收失敗收場,而且對世界亦沒有任何好處。朔爾茨的態度,可以對歐洲各國起到示範作用,國際間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既無謂、亦過時,我好希望辛偉誠可以從朔爾茨身上學懂,甚麼才是治國理政的正確之道。
原圖: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