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當代滬港「雙城記」
【諸行無常】當代滬港「雙城記」

「上海給我的感覺非常親切,久而久之,反而覺得上海的生活便利程度比香港更多元化」;「上海的城市基因,也改變了我的性格。上海最大的特點,就是海納百川」;「上海是國內最多跨境企業合理總部的城市,我非常看好上海未來的發展」…如果不說,你或許會以為,這些都是長期生活在上海的內地人心聲,錯了,這些都是昨天「2021滬港合作與發展研討會」上,真真切切的「香港人在上海」故事,而故事的主人翁,都是地地道道的香港青年。

 

聽年輕人講屬於他們的時代故事,短短的分享,卻讓筆者看到大大的分別。死守著香港這彈丸之地、不願踏出步子北上走一走、看一看的港青,還以為如今的上海,依然停留在「地上很多垃圾、街上很多扒手;到處很髒很落後」的年代;然而,親身感受過內地發展的新一代「弄潮兒」,看到的是「香港人接觸新的任務,上手比較熟練;內地人則在學術上鑽研的比較深」;「香港年輕人在國內的職場環境中,更具備國際視野」,而內地的同輩,則更具「在國家層面的全局思考」…

 

一國之內 兩種制度下的主力城市

 

他們在內地的所見、所聞和所想,讓筆者更加明白,身處當今這個大變局時代,交流、融合是多麼重要;只有了解彼此所長、看清自己所短,才知道如何取長補短、找到正確的發展路子。兩地人如此,兩座城,亦是如此。

 

正如通過昨天研討會上專家、學者的交流分享,我們知道了,原來與上海相比,香港最大的優勢是國際化程度高,對外開放水準高,與世界的聯繫廣泛、深入、便捷;而上海最大的優勢是對內聯繫深廣,集聚輻射國內要素和產業的能力強;又例如,香港是高端專業服務業高度聚集,服務配置全球資源的能力強;上海則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金融、科技、教育等高度集中、腹地深廣…正如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會上致辭所指出,「上海和香港,是國家在一國之內、實施兩種不同制度的主力城市,互補性強」。

 

雙城融合 亦代表著兩大城市群的對接

 

筆者覺得,大家不妨順著這個思路再把眼光放遠些,如今的上海和香港,一個是長三角地區的主力城市,一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香港與上海展開合作,其實也意味著香港與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融合;同樣道理,上海與香港的對接,實際上也等於對接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再進一步,如今我們再來探討滬港合作,更深層次的意義,其實也是在謀劃中國兩大最具競爭力、發展速度最快的城市群之間的共同發展,甚至意味著兩種不同制度下的優勢互補、資源對接。

 

筆者在想,從1988年上海首次將位於虹橋開發區的土地賣給當時在港經營的日本華僑投資者,最終促成上海乃至整個國內房地產市場迅猛發展開始,「滬港合作」這四個字一路發展到今天,在國家雙循環發展戰略下、在《十四五規劃》當中,必然被賦予了更大的意義和更重要的任務,那麼回到港人、港企、港商的角度,尤其是香港年輕人,當你懂得看清眼前的大局時,又是否能看到,其中蘊含的商業前景、發展機遇、事業空間呢?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所有的千里之行,都要始於腳下;用年輕人的話來說,「來看看吧,這邊其實已經發展得很迅速,你必須來到這裡,才會知道、體驗到」…


原圖:新華網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8
好正
5
心心眼
4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