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個討論「六四」事件的論壇上,講者之一的浸會大學學生會外務副幹事長麥筠瑋竟然大言不慚,聲稱事件乃「鄰國嘅嘢」,認為學生會應將重心放在「本土」議題上云云。其實,今日香港內所謂「本土」,眾所周知乃「本土為名,港獨為實」,這批所謂的學生代表,掩掩映映打著「本土」旗號,在校園內散播「港獨」這種危險的訊息,社會又豈能不關注?
大學校園被「獨派」把持
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份、香港各處都有跟中國歷史緊密相關的古蹟,這些事實,基本上已是常識,在此不表細表。事實上,「港獨」思潮早於2011年已經在互聯網上湧現,近年在年輕人間蔚然成風,惟除了特首梁振英敢於在「施政報告」上提醒社會,要多加注意香港大學生之間流傳著「港獨」的危險想法外,坊間一直未有適切的關注。
今日,香港各大學學生會已基本被所謂「本土派」(其實是「港獨派」)所把持,這班人腳踏中國土地、每年領取中國香港納稅人數以百億計的資助讀書、享盡中國香港的福利,卻又同時以「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為名,肆意散播分裂國家的危險思想,莘莘學子在同輩壓力下,甚至是耳濡目染下,誤信這些歪理邪說絕不為奇,我們要問的是,為何一直以來沒有敢於出聲提點?對邪惡而離經叛道的事,為何要怯於批評?
學生代表「借本土,搞港獨」
以這個浸會大學的麥筠瑋為例,討論著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事,偏偏刻意將之形容為「鄰國嘅嘢」,除非是想譁眾取寵、故意挑釁,否則就肯定是「港獨之毒」深入骨髓,早已無藥可救。
跟這種人說感情,他們會說自己跟國家沒感情可言;跟這些人說法例,他們又會說不要用司法打壓他們;跟他們說「港獨」實際上並不可行,這批人即使空有匹夫之勇,全無達成目標的計劃也好,也會叫人不要消磨他們的「理想」。這批所謂的學生代表,就是如此不切實際,既排外,也排拒他人的善意批評,剛愎自用,令人憂慮。
阻止分裂國家 你我有責
對於身份認同,外人實在無法強加,這些所謂學生代表拒絕承認是中國人,外人卻也難以置喙;不過,請這些不認是中國人的人,不要再以盜用「本土」的名號,「本土」意識,從來都跟分離主義沒有必然和直接的關係,不少西方國家,包括英、美、德和法等,都有自身的「本土思潮」,但他們針對的,都基本是外國移民,而不是跟自己同一個國家,但來自不同地區的同胞!
這班所謂的「學生代表」,拜託,你們若堅持搞「港獨」,甚至將發生在自己國家的事,稱為「鄰國嘅嘢」,那麼請你們公開向全社會說清楚,不要再遮遮掩掩,一時說「本土」、一時說「自決」,說穿了根本就是分裂國家,怎樣?你們敢去承認嗎?
圖片來源: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第五十屆幹事會候選內閣「壑鈺」FB專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