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觀眾,還記得我們節目此前報道的那位印度企業家阿卡什‧班薩爾嗎?他親身體驗中國高鐵後直呼「不可思議」。不過,這種「中國速度」帶來的震撼,絕非偶然,而中國高鐵發展的成功,背後其實是一整套發展理念和制度優勢的完美結合。
而反觀另一個超級大國美國,儘管其鐵路歷史悠久,但在高鐵發展上卻困難重重,計劃連接三藩市和洛杉磯、全長逾800公里的加利福尼亞州高鐵,建了近20年至今也只是聞樓梯聲響。到底為什麽中國能建成世界最發達的高鐵網絡,而擁有百年鐵路史的美國,卻在高鐵建設上步履維艱?這背後的答案,遠不止技術差異那麽簡單。
為誰修高鐵?
美國經濟學家沃爾夫的觀察,便相當一針見血了!他說:「其他國家也有鐵路,但中國遙遙領先。我們(美國)不能造火車嗎?當然可以。我們有技術知識嗎?當然有。」接著,沃爾夫一語道破了中美鐵路發展成敗的關鍵,差異在於兩國截然不同的經濟發展思維,「一種是經濟服務於人民,另一種是人民服務於經濟。」顯而易見,我國高鐵建設的邏輯起點,正是前者。
從2008年第一條高鐵開通至今,中國政府將高鐵定位為公共產品,即便短期不盈利也要堅持投入。正是這種長遠規劃,使中國的高鐵網絡能夠在16年間擴展到4.8萬公里。而根據《「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預計到今年底,全國鐵路營業裡程可望達到16.5萬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鐵路(含部分城際鐵路)營業裡程約5萬公里,將覆蓋95%以上的50萬人口以上城市。
反觀美國,當地鐵路發展長期受制於資本邏輯,私營公司只願經營貨運賺錢的路線,客運鐵路因利潤微薄而被邊緣化。試問在這種「人民服務於經濟」的理念下,當資本只盯著財政年報時,誰還會投資需要數十年才可能收回成本的基礎建設?如此發展鐵路,自然缺乏長遠規劃和穩定投入。
中國高鐵的成功密碼
那麼,中國高鐵的成功密碼是什麼?第一,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和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這使中國在高鐵建設過程中能夠統籌各方資源,從規劃、建設到營運,各個環節緊密配合,高效推進。
第二,正如沃爾夫所指,中國高鐵服務的是廣大民眾,而背後緊密配合的是國家重大戰略。因此,無論是「八縱八橫」高鐵網絡的布局,還是不斷提升的服務質量,都是為了方便人民出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非割裂式發展。
第三,堅持自立自強,牢牢把握戰略主動。相信大家也知道,高鐵技術發端於西方,始於日本,興於歐洲。但中國高鐵從「跟跑」到「並跑」再到今天「領跑」全球,說明中國高鐵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完全自主創新,不斷夯實技術創新根基。
齊心合力VS黨派之爭
2009年4月,奧巴馬在就任美國總統不久後發表演說,首次提出建設橫貫美國的高鐵幹線願景。如今16年過去了,就連總統也輪替了3次,但美國依然未建成一條具代表性的高鐵線路,加州高鐵足足花了160億美元,卻連一條軌道都還沒鋪。很明顯,不斷加劇的黨派之爭,已令這個國家越來越難以完成需要各方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重大工程。
毫無疑問,中國高鐵的成功,與美國鐵路的裹足不前,完全是兩種發展模式、發展理念。中國的經驗表明,以人民為中心,齊心合力,發揮制度優勢,堅持自主創新,一定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不竭動能。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