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辱罵警察、推鐵馬、攔車、堵塞馬路、擲雞蛋水樽、用「大聲公」掩蓋市民聲音……凡此種種,皆是反對派阻撓特首梁振英落區接觸市民的鬼蜮伎倆。梁振英上任之初,一直堅持用不同方式接觸市民、直接聆聽大家的訴求,聞風而至的反對派,每次都用盡各種激進手法騷擾,以致梁振英近年「高調」落區的次數明顯減少。對於出現這種不幸的結果,作為稍有理智者都不禁要開,到底是誰之過?是梁振英高高在上拒絕落區,還是反對派不想他接觸市民?
梁振英卸任在即,但他完全沒忘記競選時「多落區」的承諾,近日先後到訪荃灣、天水圍、元朗、觀塘、九龍灣、粉嶺、大埔和沙頭角,直接面對市民,親身接觸營營役役的大眾。從梁振英發放的片段所見,絕大部份市民都歡迎他到訪當區,畢竟要切實了解大家的日常生活,親身走訪各地仍然是最好的方法。不是說梁振英受到全香港市民歡迎,但至少即使行將卸任,他仍願意走到社區去面對群眾,足證他並沒忘記把握機會聽取民意的承諾。
搗亂諮詢會 礙市民反映意見
回想上任之初,梁振英多次聯同司局長到各區舉行正式的諮詢會。然而,由激進反對派帶領的示威者明顯不欲這類正式諮詢會可以順利進行,手持「大聲公」阻礙活動進行者有之、不斷衝向官員打斷活動者有之,其後甚至發展到擲物擲雞蛋和推撞保安員等暴力行為。每次諮詢會,都成為激進反對派作政治秀的舞台,想正常表達意見,甚至反映不滿的市民,在激進示威者騎劫活動搗亂的情況下,想講都講不了、官員想聽都聽不到,難怪早有論者指出,最不想梁振英落區接觸市民的,其實就是反對派。
阻止官員落區乃反對派的劇本
何謂阻撓落區?甚麼為之搗亂?官員落區不正正是要聽到市民的聲音嗎?其實,表達意見和不滿的方式有很多,偏偏激進派永遠都採用最極端的一種:衝擊、推撞、撕物、起哄、大呼小叫、辱罵政府立場跟自己相反者、用最惡毒的言論去挑動周遭人士的怒氣。
成功製造混亂後,下一步就是迫走政府官員,繼而四出宣揚政府官員不敢需對民意云云,類似已經荒腔走板的鬧劇劇本,市民已經屢見不鮮。以昨日梁振英到訪大埔區為例,一名(的確只有一名,其他市民都極之歡迎梁振英落區)激進女示威者,一邊舉機拍攝、一邊出言詛咒梁振英,除了重提已經澄清多次的UGL事件外,更多次提及梁振英曾經自殺的女兒,說這些都是報應云云。
筆者不在現場,在此要問一句,這名情緒發洩大於一切的女士,除「挑釁」梁振英,希望令對方發怒外,到底反映了甚麼意見?不斷詛咒,反反覆覆重提已經解釋多次的事,到底表達了甚麼訴求?這名女士過份的言論,令其他在場市民亦按捺不住跟其對罵,你一言、我一語,好端端一個落區活動,無故牽起一場小風波,責任在誰?
特首不想落區?還是反對派不想他落區?
一名激進示威者,已經有能力令落區活動化為烏有,只要懂得製造混亂的法門,一名示威者就已經足夠。記得當日,梁振英即使被激進反對派大舉衝擊,仍堅持續辦地區諮詢會,那時,一名持博士學位的時事評論員,在自己主持的收費電視政論節目上揶揄,指梁振英堅持落區,只為「鬥氣」,又指諮詢會已無意義,再辦下去只是辛苦了公務員云云。
撫今追昔,還是同一個問題,梁振英當選後,到底是他放棄競選時的口號:「一本簿、一枝筆、一張凳」清失不見,還是激進示威者阻止「一本簿、一枝筆、一張凳」出現?這一點,實在值得深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