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的政府,最重要是講得出做得到。現屆政府上任時,將工作重點放在房屋和扶貧等民生工作上,房屋供應未來幾年將達新高,這已是公認的事實。至於福利方面,個別政客堅持推毫無持續性的「全民退休保障」,政府已表明財政上不可能負擔,但即使如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今屆政府亦先後推出多項援助不同階層退休人士的政策,最新「公共年金方案」,連一直被指被忽略的中產退休人士亦受惠,「埋單計數」下,今屆政府為長者的付出可真的一點也不少。
年金方案 惠及中產長者
特首梁振英早前在《施政報告》提出「公共年金方案」,簡單而言,投保人在65歲一次過繳付100萬元保費,男性投保人每月即時收取年金約5,800元,直到過身,年金率最高可達7厘。在此計劃下,計劃由外匯基金全權管理,投保人不用付年金的管理費,說穿了就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福利保障。
年金方案的細節,在此不必多談,有興趣的市民大可自行參考各大傳媒的報道。筆者認為,現屆政府,尤其是特首梁振英,即使行將卸任,仍不遺餘力落實年金方案,今屆政府對長者的關愛,絕對是不言而喻。其實,只要盤點一下今時今日政府提出及已實施的各種退休保障,大家自可發現,香港政府對退休人士的照顧,其實一點都不比周邊國家地區遜色。
政府早已推出「長者津」
今屆政府上任未幾,隨即提出惠及數以十萬計長者的「長者生活津貼」,以最新數字計算,惠及的長者已經超過44萬名。而為增加對社會最基層長者的照顧,梁振英在年初的施政報告提出「長者生活津貼」的加強版,合資格的基層長者,每月可領取3,435元高額津貼,較現行津貼額高出約三分一!若連同綜援及不設經濟審查的「高齡津貼」和「傷殘津貼」,香港的社會保障支柱將覆蓋約91萬名,即74%的香港長者。
「長者生活津貼」為基層長者提供較佳的生活保障,然而,以往曾有意見指出,香港是華人社會,傳統上不少退休長者,年輕時都會「死慳死抵」購入私人住宅,雖然手上有物業,但流動資產不多,退休生活仍然貧困,但因手上持有物業,又不符申領退休保障的資格。
因應上述情況,政府早在2011年就推出「安老按揭計劃」,並在2015年改善計劃的安排,讓持有物業的長者每月可取得更多年金及一筆過貸款金額。參加「安老按揭計劃」的長者,可以居於自己的物業內直到百年歸老,期間每月更可收取年金,以應付日常開支。
年金方案 對大部份長者有利
上述兩項計劃,讓大部份基層長者的生活過得更有尊嚴,雖然如此,部份退休人士卻一直批評政府未有照顧他們的需要,「公共年金方案」於是應運而生。上文已經提及,年金方案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福利政策,加上有保證3%至4%、最高可達7%回報,「追通脹」基本上絕對不是問題,對於怕手持現金會因通脹不斷萎縮的中產退休人士而言,肯定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
誠然,公共年金方案對部份資深投資者而言,未必十分吸引,部份已有一定投資知識和經驗的長者可能會質疑,參加公共年金方案,倒不如認購外國政府債券或投資在股票市場獲利會更高。然而,這類意見,其實未必切合大部份退休人士的情況。
的確,如果退休人士已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又經常可以花精神在股票和債券市場的話,年金方案未必最適合他們,但相反,對一些不懂投資、但又有一定儲蓄的長者而言,這又是另一回事。眾所周知,債市和股票市場可升亦可跌,經濟一旦下行或投資失準,多年儲蓄可能化為烏有。故此,年金方案的「保本」性質,對不懂投資的長者而言,肯定有足夠的吸引力。
敬老愛老護老 現屆政府德政多多
現屆政府,對長者福利投放之多,肯定是歷來最多;數一數,除「長者生活津貼」外,還有「二元乘車優惠」、每年2,000元的「長者醫療券」、投放2,000億元增加及擴建公立醫院,以及額外撥款20億元予醫管局加強公營醫療服務等等,種種德政,受惠的長者上百萬之多,今屆政府對長者的照顧和尊重,實非以往的政府,包括港英年代的殖民地政府可以比擬。
政治爭拗,總會有結束的一天,但民生福利若不堅持改革和落實,往往就不能持續。假以時日,大家或將想起現屆政府對長者有多好;今屆政府提出多項敬老、愛老和護老的政策,還望下屆政府可以秉承這份對長者的尊重和關懷,對我們的長輩好一點、持續一點。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