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社會分裂因為選舉?還是對立心態?
【鐵筆錚錚】社會分裂因為選舉?還是對立心態?

特首選舉提名期今日結束,林鄭月娥、曾俊華以及胡國興成功「入閘」,正式成為候選人,另一參選人葉劉淑儀則因提名票不足而宣布結束選舉工程;近日,不同媒體都以不同候選人的提名票分佈,分析他們到底是代表建制派抑或非建制派,甚至有分析指由於三位候選人均不能在不同陣營取得一定支持,所謂「團結」、「促和諧」的工作恐怕「知易行難」。筆者認為,社會是否繼續撕裂,並非由未來特首決定,而是取決於香港市民,特別是激進非建制派能否放下對立心態。

立場決定是非?

表面上,林鄭月娥取得多數建制選委支持,曾俊華、胡國興則盡攬非建制選委的支持,兩邊好像代表截然不同的政治光譜,當中似乎無一人可以得到各界支持,難以做到團結社會、促進和諧的工作。對於這種分析或者論述,筆者是不同意的,因為真正能夠決定社會是否撕裂的人,是這些政客自己,同時也掌握在香港市民手中。


近年社會紛爭不斷,當不同持份者抱有不同立場,繼而互相批評甚至抹黑,社會就沒有辦法不撕裂。可是,當我們想得深入一點,這些「不同立場」,到底是必要的,還是有人刻意製造出來?隨便舉兩個例子,正在立法會被「拉布」的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撥款,涉及9,000多項關乎民生的工務工程,有非建制議員執意要阻止撥款,但有關撥款真的有那麼大爭議嗎?

另一例子,就是政府早就提出要成立創新及科技局,連非建制派的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也表示支持成立創科局,結果創科局還是要經歷三年半「拉布」才能成立。面對不同的政治議題、議案,只要非建制派議員聲稱稍有「爭議」,就必定與政府周旋到「你死我活」,這是由於他們因「反政府」之名而存在,他們的立場決定了是非,他們的立場亦決定了支持者的立場和是非觀。

誰任特首也避不開矛盾

當非建制派高呼要「換特首」,又把曾俊華捧上「神枱」之時,筆者真心認為,無論誰人當上特首,情況都不會有大改變,非建制派及其支持者會繼續因政治立場而攻擊特首、政府,甚至連利民紓困的措施也不會放過,基本上誰人做特首,也不會令非建制派「鳴金收兵」。

故此,筆者希望大家撥開迷霧,看清楚現時本港的政治環境,不要錯誤期望只要候選人得到不同選委支持,就能夠做好「團結」、「促和諧」的工作,因為去到最後,一切還看政治立場!以素來難以觸摸的非建制派為例,今日他們可以支持在政改、8.31框架以至23條立法問題上理念與他們南轅北轍的曾俊華,甚或把曾俊華的往績能力、理念和政綱都拋諸腦後,沒考慮在政改或23條立法多爭取「利好」條件就趕著把提名票送上,一切或只是因為他們把曾俊華當成與政府、中央對抗的「棋子」,以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

筆者認為,這種只問立場、不問是非的風氣一直延續下去,香港政局也只會日復日的壞下去;作為香港市民,我們並非沒有選擇,我們要放下對立心態,同時,當有政客欲以其政治利益凌駕社會福祉之時,或欲乘這種對立風氣抽「政治油水」,我們應該保持心清眼亮,更有需要站出來,向這些政客說「不」!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