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指引強調香港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
特首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局昨日(15日)公布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下稱「指引」),供學校於2024至25學年正式推行,並首次加入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新指引將於9月新學年在全港小學推行。
「指引」就包括促進價值觀教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開設小學人文科和科學科,以及優化評估與課業四方面作出增潤,以更適切配合學校和學生的需要,與時並進。更新重點之一為加強價值觀教育,包括優化了12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仁愛、守法、同理心、勤勞、孝親和團結,當中涵蓋了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及生命教育等。
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指引」列明是要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強調香港是國家不可分離的部分,與祖國風雨同舟,血脈相連。學校必須積極推廣國民教育,從課堂內外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在操作上會以新推出的人文科作增潤中華文化、國史及國家地理等元素,及配合多元策略,有系統地從小培養學生國家觀念、民族感情和國民身份認同。
因應2025至26學年開設小學人文科和科學科,指引也更新各學習領域或科目的課時和彈性課時分配比率的建議,並新增善用學時的示例。
教育局表示,為創造更多空間,促進學生身心均衡發展,指引特別建議優化學校評估與課業政策,例如在長假期內安排適量的自學任務代替書寫課業、避免在緊接長假期後安排測考、盡量在下午安排導修時段、每學年至少一次蒐集持份者對學校評估政策的意見,以及校內設機制協調評估時間和家課量。
教育局持續製作多元化的資源以推廣指引,包括宣傳短片、小樹苗漫畫系列、學校資源套和「家長智Net」專題文章,新的宣傳短片將於下學年推出。當局也繼續舉辦到校教師工作坊,支援學校落實指引中的課程更新重點。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