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中微子實驗用兩個月實驗數據所做到的測量精度,就超過國際其他實驗10至20年的積累!//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昨日(19日)在廣東江門市宣布,江門中微子實驗(JUNO)裝置建設成功並發布首個物理成果。JUNO在運行期間首批獲取的數據顯示,其探測器關鍵性能指標全面達到或超越設計預期,僅兩個月的實驗數據達到的測量精度即超過國際其他實驗10至20年的積累,這表明JUNO已準備好開展中微子物理前沿研究。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JUNO合作組物理分析負責人溫良劍在發布會上指出,通過對今年8月26日至11月2日共59天有效數據的分析,JUNO合作組測量「太陽中微子振盪參數」,比此前其他實驗的最好精度提高了1.5到1.8倍。這兩個振盪參數最初是通過太陽中微子所測定,但也可以通過反應堆中微子精確測定。
溫良劍續指,此前這兩種方法對質量平方差的測量結果有大約1.5倍標準偏差的不一致,被稱為「太陽中微子偏差」,暗示著可能有新物理。此次江門中微子實驗通過反應堆中微子證實了這個偏差。未來,僅由JUNO實驗就能通過同時測量太陽中微子和反應堆中微子來證實或證偽該偏差。相關論文已於前日(18日)提交期刊並在預印本網站arXiv發布。
「JUNO關於中微子的研究,任何新的認識和了解,都將會出現在未來標準的物理學教科書當中」,江門中微子實驗項目經理和發言人王貽芳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江門中微子實驗能夠在僅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如此高精度的測量,表明JUNO探測器的性能完全符合設計預期。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