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寒微鼓勵歐洲年輕人學習中文同親身到中國,佢仲話:凡是這樣做的人都不會後悔!//
德國漢學家、紐倫堡歐亞文化研究所所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副會長施寒微,近日到上海出席第二屆世界中國學大會,他在分論壇上發言,強調研究中國需要結合歷史與現代,理解其延續與變革。中國以史為鑑,注重開放發展,重新定位自身在全球的角色。而歐洲應反思自身,促進多邊對話,避免陷入狹隘思維。雙方更應在AI時代加強溝通,同時歐洲的中國學研究應該與時俱進。
施寒微接受觀察者網訪問時,談到中國走向現代化的路徑有何獨特之處。他表示,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在很多方面是遵循西方範式——小到修建街區道路、發展私人交通工具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西方式現代化內容。不過,他認為,中國願意且正在嘗試找到自己的道路,強調這不僅是自然的,也是明智的、最合適的選擇。
他續指,中國社會內部也面臨一些挑戰。所有新造的建築終有老化的一天,也需要維護,這些是未來的挑戰。但總體上,他認為中國在努力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共同體的一部分。從這一角度來說,一個有實力的中國對大家而言是件好事,尤其想到50年前的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施寒微又表示,自己非常鼓勵歐洲的年輕人學習中文,到中國去。凡是這樣做的人都不會後悔。儘管目前歐洲有很多人覺得「研究中國」不太受歡迎,於是去學習韓語或日語。但他相信這種情況會發生改變。對歐洲來說,中國仍將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研究領域。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