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中國根本不怕美國「圍堵」,美國也遏制不了中國。//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今年2月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宣布,根據「301調查」的結果,建議對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建造船舶,徵收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並在近日完成了相關的公開聽證會。由於這項高額收費影響全球海運營運商,可說是「牽一髮動全身」,所以備受國際業界關注。那麼究竟什麼是「301調查」?它如何被武器化成為無理打壓別國經濟的工具?除了中國,還有什麼國家曾被美國「301調查」的大棒擊中?
「301調查」的前世今生
所謂「301調查」或者「301條款」,是源自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該條款授權USTR可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美國總統實施單邊制裁,包括撤銷貿易優惠、徵收報復性關稅等。從表面上看,「301調查」是為了維護「公平貿易」,但在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之下,這項條款最終淪為美國經濟霸權的工具。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面對日本的崛起,美國已頻繁揮舞「301調查」大棒,對日本產品進行20次「301調查」,涉及汽車、半導體等領域,絕大多數以日本讓步自願限制出口告終。例如日本1986年簽署《日美半導體協定》,限制日本半導體出口到美國、對美開放半導體市場等,分析普遍認為是日本半導體由巔峰走向沒落的原因之一。美國「301調查」的單邊主義本質,表露無遺。
到上世紀90年代,美國也多次對中國發起知識產權方面的「特殊301調查」和談判。中美於1992年、1995年、1996年簽訂知識產權方面的諒解備忘錄,而在針對中國的「特殊301調查」和談判期間,美國也發起過幾次短暫的貿易戰。
世界貿易組織(WTO)1995年1月1日成立之後,國際社會普遍期待美國遵守多邊貿易規則,而美國也開始減少使用「301調查」,但並無完全放棄,只是將這一調查工具作為「備用武器」,伺機而動。2010年10月,美國曾經針對中國清潔能源政策措施啟動「301調查」,最終通過談判解決,美方未採取措施。
直到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宮開展首個任期,「301調查」就正式被重新激活,成為了美國對華貿易戰的核心工具。
2017年8月,特朗普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對華發起「301調查」,審查所謂「中國貿易行為」,包括在技術轉讓等知識產權領域的做法。翌年3月,特朗普再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調查結果,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徵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隨後兩年,特朗普政府不斷加徵關稅導致中美經貿摩擦持續升級。2020年1月,中美雙方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
中國越打壓越堅強
2021年拜登政府上台以來,不僅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關稅政策,還變本加厲,根據「301條款」,大幅提高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和先進電池等商品的關稅,當中電動車的關稅更從25%提高到100%。
在拜登即將離任之際,USTR還先後啟動了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以及中國成熟製程晶片業的「301調查」。隨著特朗普重返白宮,USTR今年2月宣布根據「301調查」的結果,建議對中國船舶及相關產品加徵高額「服務費」。
時至今日,「301調查」不再是美國對華貿易戰的單一工具,而是與總統行政命令互相配合,大打對華關稅戰。不過,美國單方面挑起對華貿易戰6年多來,到底得到了什麼?就是國內外的一片罵聲,並在國內製造經濟危機,而被美國重點打壓的中國,不但沒有被壓垮,反而越戰越勇,突破重圍,掌控了更大的技術自主權,近期還成功造就一批中國公司在人工智能領域崛起。毫無疑問,中國根本不怕美國「圍堵」,美國也遏制不了中國!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