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已不走的舊路,今日香港人竟然在學步抄襲,好端端丟棄自己的長處,擁抱內地過時的缺點,這是愛國嗎?//
香港人還記得一個叫李瑞環的國家領導人嗎?
1995年3月,距離香港回歸尚餘兩年時間,中英雙方就是否要改變香港政治體制展開了激烈爭論。當時的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在一個小組會議說了以下故事:
一個老太太拿了個有200多年歷史的祖傳紫砂茶壺到市場賣,有客人看中紫砂壺內長滿「茶山」,「茶山」是陳年茶垢,令茶壺即使不加茶葉,只倒入白開水,也會有茶香,於是,他願以三兩銀子的高價買下這茶壺。客人說,因有事在身,稍後才回來取。
在等客人回來時,老太太看著看著,覺得茶壺太舊,便拿水把茶壺裡裡外外清洗一遍。沒多久,買主回來,發現茶壺裡的「茶山」全被洗擦盡淨,連聲嘆息說:「這壺我不要了,它現在五毛錢也不值。」
李瑞環說完故事後總結:香港那麼小的地方,能創造那麼多世界第一,是因為香港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像老太太那樣亂洗「茶山」,把特色洗掉,香港就一文不值了。
告別黑暴之後,我們迎來了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開展「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
新時代有一個量人標準KPI,無論高官議員、還是社團領袖,都要呈交「愛國業績」,譬如出席過幾多場宣講會、搞過幾多次街站、為多少選舉候選人站台……數字,成了衡量一個人的愛國度。
於是,大家一窩蜂搞領導人講話學習會,政府搞、民間搞、社團搞、政黨搞、教育界搞、工商界搞、法律界搞、各專業界在搞、不專業界也在搞。
有政圈朋友說,一個領導人講完話,他起碼要出席10個解說會,觀眾來來去去那批人,不是睡覺就是低頭玩手機。最重要,是聽完拍照打卡,有得交差。
學習會完了,還有慶祝活動,回歸、國慶的慶典是必須的,但有需要每個團體都各自搞一回嗎?這些活動,官員議員成為大家爭相邀請的對象,結果,整個10月大家都在忙於跑國慶活動,有議員告訴我,他的趕場最高紀錄是一晚走5場,忙過天涯歌女。
頻繁的吃喝交際應酬打卡,官員議員還有時間做實事嗎?
香港從來都不是這樣的,至少,我認識的香港不是這樣。香港人很實際,講效果,做得成事,就是人才。
內地從前愛搞形式主義,談個合作協議,要先吃頓飯,開幾瓶茅台,小的還要繞枱向各大佬逐位敬酒,黃湯不下肚,難以談合作。
不過,這都是過去的事,今時今日,內地公務員已有「禁酒令」,不單工作時間,連星期一至五連下了班也不能喝酒,以保持頭腦清醒。
今年9月,中央紀委辦公廳啟動了「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什麼屬形式主義,中紀委舉了幾個例:對中央精神只做口號式、機械式的傳達,不加消化、囫圇吞棗;工作時空喊口號,表態多、嗓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熱衷於作秀造勢。
中紀委更提出「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即是說,打個卡、貼貼朋友圈、發個公眾號,叫大家轉發、點讚,就當完成工作,重「痕跡」,不重「成績」的壞風氣。
看到這裡,會否覺得畫面熟口熟面?人家已不走的舊路,今日香港人竟然在學步抄襲,好端端丟棄自己的長處,擁抱內地過時的缺點,這是愛國嗎?
前運輸及房屋局長、教大公共行政學講座教授張炳良曾在一個訪問中說:「香港如何在『一國兩制』下既重國安也倡自由開放,既愛國也擁抱世界,實在是考驗……中央仍希望香港維持獨特性和國際化,發揮優勢,切忌浮誇,更不要走入政治正確的窄巷。」
請牢記李瑞環茶壺的故事,別讓香港變得一文不值。
圖片來源:港人講地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86135****8277
1月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