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數字潑黑水 無助覓地建屋
玩數字潑黑水 無助覓地建屋

特首梁振英上任三年,日前公布最新一份的施政匯報,未幾,即有反政府傳媒引述所謂政府內部機密文件,質疑政府已覓得的土地,未能達成建屋目標,梁振英政府是「假大空」,更言財爺促坦白交代云云。政府機密泄漏,是否有「內鬼」暫按下不表,但這篇報道一則玩弄數字把政府建屋大計抹黑,二則挑起政府內部矛盾,貶梁褒曾,借刀殺人,可謂一石二鳥。但「唱衰」了梁特政府,又解決了房屋問題嗎?

誤導建屋達標無望

若說政府「假大空」,必須證明政府的建屋計畫的落成量大大落後於原先所訂目標。然而,運輸及房屋局發言人回應時已指出,報道中提到的二十五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的數字,其實早於二○一四年十二月公布「長遠房屋策略」時已一併公布。當時政府發表的文件中,已經列明「假設所有覓得的土地能如期推出作建屋之用」,「截至目前為止,在土地供應方面,政府已覓得土地,在二○一五至一六至二○二四至二五年興建二十五萬四千個公營房屋單位。」

換句話來說,政府早已說明,找到地,無其他阻滯,就可以有機會建成二十五萬公營房屋單位。至於所謂十年需建二十九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所言並不是「目標」,而是指政府當時按人口、重建需要、市民改善居住環境需要及其他發展因素而作出的「房屋需求推算」,亦即是社會對房屋的「實際需求」。當時政府亦言明「會每年檢視和更新需求推算」。反政府傳媒把需求說成承諾落成量,實質是偷換概念,玩弄數字,誤導市民。

根據接近政府的消息人士所說,本屆政府雖在覓地建屋上遇上不少政治及地區阻力,但在其五年任期內,應該大抵可以落成逾七萬公營房屋,跟政府的預期相距不遠,亦可說「交到功課」。問題反而是對落十年的供應又怎樣呢?

覓地屢遭訴訟阻礙

運房局的回應坦言,「二十五萬四千個公營房屋單位是當時的估算,一方面,我們仍要持續地努力覓地及推展公營房屋項目,另一方面,在推展房屋項目上我們也遇到不少挑戰」,其中近年一些關於收地、土地改變用途等訴訟更是最大障礙,不但礙了時間,也令造價成本上升。其中一例是,近日有關葵涌分區計畫大綱圖的司法覆核個案,令香港房屋委員會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取消於二○一五年三月發出的地基工程招標,因而延遲了位於大窩口近八百個單位的落成。

此外,政府還有其他造地計畫,近年亦屢受挑戰。例如填海、開發綠化地帶、增加地積比率等,只要是由政府提出,都總有人反對,而且是反對到底,完全沒有商量餘地。市民宜認清一點,梁振英任期只餘下兩年,兩年後會否連任仍未可知,但就算特首一職兩年後換人又如何?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不會因為特首卸任就會迎刃而解。那麼我們到底要抱持甚麼態度去看待覓地和造地問題?是事事反對,還是開心見誠、理性商討,為香港謀求一條各方可接受的出路?

樂觀一點看,現時說未來十年的建屋量不能「達標」,其實為時尚早,二十九萬個公營單位,乃是二○一五/一六年度起未來十年的建屋目標,現時只過了兩個年度不足三個月,只要政府有決心,市民和衷共濟,在覓地、造地問題上尋求共識並互相配合,仍然有時間可以「追落後」。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5年6月26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