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阻撓促發展 加速造地振經濟
排除阻撓促發展  加速造地振經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近日在網誌表示,推展北部都會區和交椅洲填海項目均有必要,不但能讓土地供應更多元,並能互補各個項目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時間差。政府必須多管齊下、全力造地,才能加快速度讓市民「住好啲」和「住大啲」。事實上,本港土地供應長期不足,嚴重窒礙經濟和社會發展,然而每次有大項目推出,總有雜音怪聲不去正視問題癥結,反而硬將交椅洲項目與其他所謂「爛尾」填海工程扯上關係、刻意散播恐慌言論,這些人到底所為何事,居心何在?


香港寸土尺金,土地供應不足導致樓價高企,「上樓」難早已是人所共知的困境,近日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雖有所縮短,但仍長達5.3年。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中位數僅170方呎,比上海及新加坡少三分之一,比深圳也低四成,甚至有二十多萬市民仍需居於不適切住所。面對如此嚴峻的問題,解決深層次矛盾只有一條出路覓地起樓。


本港是一個自由開放和法治社會,有反對聲音很正常,但反對的理由要合理合情,不能為反而反!除了一些環保團體藉所謂環保之名外,還有某些所謂的「民間組織」,以各種似是而非的理由,混淆視聽。比如,以全球大型填海工程無一「善終」為由,否定交椅洲項目;又以政府力不足以支持、強積金會變「填海金」為由,反對北都計劃,反對填海,等等。


這些反對理由,沒有一個站得住腳。過往由於種種原因,覓地建樓成難題,然而並非真正無地可用,畢竟香港已開發土地僅約佔香港土地四分之一而已。北都規劃就是現成土地,端視如何開發使用。自回歸以來,填海速度大幅放緩,至今填海所得土地只佔本港土地面積的7%,遠低於新加坡的20%。本屆政府提出「提速、提量、提效」,全方位增加土地供應,其中北都和交椅洲兩大重點項目,得到社會的積極支持。


據報,當局長遠已鎖定7300公頃土地的供應來源,逾半即54.6%是來自北都及交椅洲人工島,前者將提供逾3000公頃,而人工島則提供1000公頃,兩區將會是未來25年的重要土地供應來源。交椅洲計劃有三大定位,包括可供50至55萬人居住的土地來源、香港第三個核心商業區及連接港島、大嶼山、機場和港珠澳大橋口岸和新界西,以至將來通往深圳前海的鐵路,便利市民出行及有利經濟活動。


北都有助促成本港「南金融、北創科」的新產業佈局,並有助與大灣區城市的合作和協同發展,財政預算已預留千億專款,加快推動北都土地、房屋和交通基建項目的進程。短期內將就區內旗艦項目「新田科技城」的發展方案和土地規劃展開諮詢,目標是於2024年就首批新田創科用地開展土地平整工程。


填海是增加本港可供發展大型土地的有效途徑。社會有識之士一針見血批駁,確有一些人見不得香港好,見不得特區順利覓地建屋。事實上,填海造地是要根據實際需要和嚴謹程式推進。本港約有7000公頃土地是透過填海所得,貢獻已發展土地約四分之一,容納27%的人口及70%的商業活動。人們不禁要問個明白:過去填海造地助力締造香港騰飛神話,誰敢說是「倒錢落海」的敗筆?


圖片來源:中新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4
好正
2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