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對香港的啟示
「中國式現代化」對香港的啟示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楊莉珊


中共二十大總書記習近平代表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習近平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的全新提法,並進行闡釋。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是有全球性意義的,它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結合,「中國式現代化」徹底打破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展現了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新圖景。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經濟累計實際增長約189倍,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0萬億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的70%以上。中國在加快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創造了人類現代化歷史上的發展奇跡。「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中國走上了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現代化道路,也為香港提供了一個可借鑑的發展模式和樣本。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歷程中,香港不僅率先為內地引進資金、技術等「硬體」,更輸入現代化的發展理念、經營方式、管理經驗等「軟件」。這些來自香港的智慧,在改革開放各階段均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助力國家走向現代化。幫助內地沖破僵化的計劃經濟思維,加快解放思想、走向開放,是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


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香港在促進內地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要逐漸減弱,而香港在經濟、社會、政治方面的結構性問題日益凸顯。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興衰相連。香港要借鑑「中國式現代化」對香港的啟示,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推動變革,將香港建成穩定、繁榮和公平的社會。


五十年前,香港將近一半的勞動者是產業工人,但四十年來香港金融、航運、商貿物流、服務業興起,新起的管理、行政、技術、金融及專業人才吸納眾多勞動力跨入中產階層。隨後的產業升級卻趨於偏窄,在原有商貿、航運之外,只發展了金融、旅遊等服務業。


產業結構偏窄與單一,導致香港社會貧富階層分化趨勢加劇,收入差距繼續擴大,突出表現為基尼系數一直處於高位;中低階層相對固化,青年人就業出路與職業發展空間日益狹窄。經濟高增長情況下掩蓋的社會矛盾進一步顯現。根據香港特區政府2018年底發佈的數據,香港720萬人口中,大約有101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最富有的10個人的資產竟佔到GDP總額的35%。


房價高企、貧富差距大、經濟結構單一、產業空心化、年輕人向上流動難……這些矛盾問題,有些是回歸之前就存在的,有些是近年來累積而成的。地產經濟獨大主宰香港的經濟與社會,金融業支撐香港的國際地位,其餘微不足道。這不僅妨礙經濟結構的轉型,也令世代的鴻溝不斷擴大。凡此種種,已成為長期壓在香港普通市民特別是青年人身上的沉重負擔。特區政府應充分明白香港存在著房屋問題、貧富懸殊,以及青年向上流動等各種社會深層次矛盾。只有借鑑「中國式現代化」對香港的啟示,牢牢抓住解決深層次矛盾的關鍵要義,才能開啟香港健康與和諧的新時代。


內地在物質文明方面,在生產力提高基礎上追求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香港可借鑑內地走精準扶貧的路線,先要確定真正的貧困人群,可以集中在「三無人士」,即無綜援、無公屋和無交稅的人士。改善香港當前的扶貧狀況,而不能一味不斷運用簡單派錢的輸血式扶貧方式了事。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