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談青年人的希望?
何談青年人的希望?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成員劉學廉


各屆特首選舉期間,各候選人政綱經常性提及「給青年人希望」和「增加青年人社會上流機會」等等字句,希望着手處理年青人當下的困局。但奈何到施政期間卻對於青年政策著墨過少,導致至今仍未有效解決香港青少年面對嘅問題。然而,如果政府有心推動青年政策,改善政府與年青人的關係,筆者認為政府必須先精準了解現時香港年青人面對的困局為何。

 

「三業」的困局 - 「未畢業先欠債」

 

現時香港社會不單出現學位貶值問題,學位更演變成進入社會工作的基本門檻工具。事實上,並非所有年青人中學畢業即符合入讀政府資助大學的資格,社會因而衍生其他專上自資教育課程;假若面對經濟條件問題,亦可用政府的學債計劃申請借債,而種種政策目的正是要年青人成功換取「大學畢業入場券」。但問題在於,部分年青人所作出的代價卻是面臨「未畢業先欠債」的困境。

 

筆者試舉一例,假若一名青少年向政府申請學債計劃借債讀書,先讀兩年副學士課程,每年55,500元學費;及後再供讀兩年自資學士課程,每年港幣112,125 元,合共四年借335,250元學費。即是年青人未畢業先欠政府足足一個首期,政府又如何叫年青人對社會抱有希望呢。

 

「三業」的困局 - 產業單一限制年青人發展嘅潛力

 

另一方面,香港產業過份單一化亦限制年青人對未來的想象。筆者認為年青人的就業問題並不在於他們「揾工」困難,而是他們做不到自己的「理想」工作。無可否認,香港過份集中發展金融、服務、旅遊等知識型產業,但對其他行業的支援甚少,部分行業更出現萎縮和倒退現象,例如文創產業、電影行業等等,導致年青人根本不能投身自己「理想」的工種,更出現「學科與工作錯配」的情況,因而被迫做自己「無感」的工作,更演變成坊間所說的「社畜」,大大限制年青人的發展和潛力空間。

 

「三業」的困局 - 社會實況令年青人置業困難

 

第三,香港的社會環境亦令年青人根本無法置業。的而且確,政府近年推出政策協助首置人士上車,當中包括放寬按揭保險計劃上限,願意放寬借出九成按揭協助同鼓勵年青人置業。計劃原意的確理想,但現實是更多年青人連一成首期都無力負擔,原因正是現實社會環境根本不可能容許年青人可以儲錢應付首期。

 

現時香港剛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工資只有一萬二千左右,薪金的金額本身已經遠低於香港入息中位數二萬元。其後,年青人要提供「家用」幫補家計,更有機會要還款每個月接近二千元的學債,及扣除每月自身的生活費和車費後跟本所剩無幾,並無餘錢可以進行娛樂活動。每個月的薪金只可是僅僅夠「生存」,在如此環境底下,「上車買樓」對年青人而言亦只係空談,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根本無能力可以在香港安居樂業。

 

綜合上述的問題,政府提及要為年青人增加社會向上流動機會,在年青人眼中卻只感受到為政府口號式宣傳,未能感受到政府有確實地幫助他們。而假若來屆政府有意決心解決青年人問題,就必須「腳踏實地」認清青年人當下的困局。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1
好正
3
心心眼
0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