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地方治理模式
新時代 新地方治理模式

 本文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成員林偉文


香港自回歸以來,地方的行政秉承港英政府地方管治模式,以政府部門為骨幹,再配合區議會的諮詢和監察,一直維持以上模式已有廿五年之久。此模式最大的作用就是行政部門作主導,各部門以自己專長的知識、技術,來負責地區工作。然而,此模式在第五波疫情中根本發揮不到作用。筆者認為, 第六屆特區政府,必須要痛定思痛,改變現時地方治理模式,才能讓香港市民安居樂業。


以後的地區管治模式在第五波的疫情徹底擊破。疫情發生初期,衞生防護中心在圍封葵涌邨期間,疫情的迅速擴散,令到地方部門根本沒有明確方向如何處理。首先,地方官員沒有處理大型而突發事故的經驗,事情發生後,他們的「天書」— 部門守則,根本沒有「記載」解決的方法,他們只能「見步行步」。再者,房屋署根本掌握不到該邨的住客數目,物資往往供不應求。事實上,邨民受到突如其來的「封邨」,已經措手不及。加上糧食、日用品供應短缺,和因圍封未能上班對生計做成影響,居民懷著惶恐不安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另外,在「葵涌邨圍封」事件中,多個政府部門人手足夠,但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欠缺溝通,和一個領導出來統籌和協調整項工作。各官員在鎂光燈下,成為傳媒聚焦對象,他/她的決策足以成為日後升官的關鍵。因此,官員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心態又漸漸浮現。居民的投訴、質詢,被當成為「足球」,踢來踢去。


以上的情況不只是發生在葵涌邨的,全港地區管治模式在第五波疫情中暴露了很多問題,居民與官員的溝通出現嚴重問題。加上,全港十八個區議會都出現議席出缺問題,原先充當政府與居民溝通橋樑的區議員,因政治理由而辭職或被政府DQ,居民根本不能掌握最新官方疫情資訊,往往只靠網上流傳消息,地區政府亦欠缺一個官方發放消息的渠道,謠言經常滿天飛。再者,有些地區連議席都出缺,居民有冤無路訴,對特區政府的施政出現極度不滿。


有見及此,新一屆政府須要改變實行已久的諮詢模式,建立一套完整而高效能的地區治理模式。筆者建議,未來特首可參考內地的街道辦事處和居民委員會,在現有的區議會的諮詢架構外,成立「地區辦事處」(地區辦),負責只定範圍的政務工作。以筆者工作的白田地區為例,將上白田和下白田兩個小區結合起來,成立「白田地區辦事處」,設立地區專員,負責當區與民生有關的大小事務,直接隸屬民政事務專員,定期匯報工作。地區辦提供「一站式」服務,當居民遇到區內事務需要解決時,居民可向當區區議員反映,或可直接到地區辦求助。當地區專員接到個案後,就要協調不同部門處理及解決問題。地區辦的功能,就是解決現時政府部門之間存在的「門門關上」、「門外有門」流弊。專員有責任協助各部門的溝通,避免互相卸責。


借鑑於深圳今次全民檢測工作,為何他們能夠順利完成檢測,社會迅速恢復正常,實由於街道辦和居委會是兩個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過去兩年的抗疫路上,一直肩負起居民統籌後勤工作。每次進行圍封強檢工作時,街道辦和居委會就會不斷做相同的工作,它們對居民所提供的物資分配的服務。筆者認為,地區專員與政府部門在不同工作上與官員建立了默契,大大地提高應變能力和協調性。地區辦可以發揮社區動員,和建立市民與政府溝通聯繫的功用。


新一屆政府為了應付不同施政上的改革,沒有太大資源投放在地區施政的改革上,特首可考慮以舊區為試點,例如深水埗區、油尖旺區,設立地區專員,負責小區工作,統籌各個政府部門去解決地區大小問題,效果更為顯著。同時,特首亦可以「摸著石頭過河」,在參考內地的街道辦和居委會模式時,亦可結合香港獨有地區管理的元素,不斷豐富地區治理理論實踐和經驗。及至地區辦模式在試點推行漸見成效,才將地區辦模式推行至全港。而特區政府亦要不定時審時各區的地區辦實施成效,不斷深化地區治理工作。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0
好正
2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1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