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改善空氣 重賞還需重罰
百億改善空氣 重賞還需重罰

北京和華東地區連續多日的嚴重空氣污染,帶來超標36倍的「毒氣」威脅,再一次敲響全球環境污染的警鐘。在特首梁振英的首份施政報告中,亦以空氣污染和廢物管理,列作重中之中的環保政策項目,透過立法和向車主提供經濟誘因,加速淘汰8萬多輛歐盟三期或以前的柴油車,並且積極推動減廢和倡建綠色生活文化,有膽色、有藍圖地為香港爭回久違了的藍天綠地。

環保政策關乎每位市民的生活質素,以及下一代的生活福祉,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氣候變化,卻成為21世紀的不光榮特徵。在香港,歷任政府都在倡導「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亦在其施政報告中推出一大堆的環保措施;然而,推動多年,空氣質素未見明顯改善,而堆填區問題更是持續升溫,更一度演化為政治衝擊。

隨著與廣東省訂立減排目標,以及立法收緊發電廠的排放上限,政府的下一個工作目標就是改善路邊空氣質素。目前,市區的路邊空氣質素並不理想,長期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指標水平,罪魁禍首就是只佔汽車總數量兩成的柴油車這個主要污染來源。這些商用柴油車,大都是「搵食車」,每日行走的里數多,更是穿梭大街小巷,排出的懸浮粒子和氮氧化合物等有毒物質,佔所有車輛的七至八成。不過,礙於運輸、環保兩個部門缺乏有效協調,政府過去對路邊空氣污染議題一直未能狠下決心,令問題持續惡化。就此,審計署亦於月前發表報告,高調批評環保部門保障公眾健康不力,沒有盡快淘汰高污染柴油車。

今年,政府將重點聚焦在更換高污染柴油商業車方面,並且提出賞罰兼具的四個工作方向,第一,提高更換柴油商業車的資助額,車齡愈新,資助額亦愈高,但平均資助額會超過現在的18%,估計在20%以上。第二,為了提高誘因,獲得資助的車主可以有彈性,包括以資助額購置新車,又或是向政府交回營業車牌照。第三,為日後新車設定服役年限,例如15年必須換車。第四,為現存柴油舊車設定換車時間表,有秩序地禁止這類車在路面行走,全面淘汰現時舊式柴油車。

坦白說,空氣污染既影響市民健康,亦影響香港的營商環境,窒礙外國人才來港工作,早前多份研究報告已一再發出明確的警示,只是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始終未見「就位」,現時政府加大力度,從取締舊式高污染柴油車出發,展現解決空氣污染問題的決心和魄力。更換舊車,只是行動的第一步,提升環評報告中的空氣質素指標,改善整體空氣質素,才能為實現綠色環境奠下基礎。

至於環保的另一關鍵事項,就是減廢和堆填區「爆棚」的問題。消費主義盛行和和人口劇增,都是垃圾問題失控的基本肇因,兩者相輔相成,令香港在過去十年,垃圾製造量以3.2%增長,每日產生的各類廢物高達1.35萬公噸,三個堆填區將於7年內飽和,有需要借助焚化爐去解決垃圾問題。然而,無論是擴建堆填區,還是興建焚化爐,在目前保育當道,以及「避鄰主義」抬頭的氛圍下,有關建議往往引發社會爭議,以及地區人士的強烈抗爭。不過,問題確實存在,迴避拖延只能暫時平息爭拗,但會令問題更加糾葛難解。施政報告敢於提出減廢藍圖,透過減廢、回收、轉化、徵費、堆填區、焚化爐等一籃子方案,從源頭到最終處置,環環緊扣,為解決這個都市難題展示解決新希望。

必須指出,對於環保問題,政府一定要有承擔,既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更不可以遇難即棄,必須秉持擇善堅持的態度,有決心、有藍圖、有賞有罰地建設綠色社會環境,倡建綠色生活文化。當然,移風易俗並非一蹴即就,減廢目標亦不能一朝達成,擴建堆填區和興建一、兩座焚化爐都是難以避免的現實,亦都需要大家共同面對、共同思考和共同承擔。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