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團體須去政治化 才能挽回公眾信心
教育團體須去政治化 才能挽回公眾信心

教協成立至今接近半世紀,曾經為教師爭取勞工權益,得到業界和社會認同。可惜經過近20多年的「政治發酵」,教協已淪為政治組織,煽動老師、學生罷課,與特區政府對抗,失去作為教育專業團體的理性中肯。近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形容教協是香港的「毒瘤」,正正反映港人的心聲,大部分港人期望特區政府盡快割除這個毒瘤,讓教育回歸理性。教協過於偏激及政治化,正是它走上解散之路的原因。教育團體拒絕政治化,專注教育服務,才能挽回市民對教育團體及本港教育的信心。


每間工會的成立,首要任務是維護從業員的權益,提出不同政策,擴大行業發展空間,壯大工會力量。教育工作者的工會更肩負多一個使命,就是如何「去政治化」。教協在回歸初期,不涉及太多政治議題,只是專注維護教師權益,給予市民的觀感正面理性。然而,踏入千禧年代,教協開始變質,不斷將教育問題政治化。


教協「洗腦」行為禍害師生


首先,在2012年發生的「反國教」事件中,教協發動教師、學生圍堵立法會,強行將天經地義的國民教育政策推倒,還催生出黃之鋒等反中亂港「近衛隊」,可以隨時發動圍堵政府的行動。教協更不斷自添「政治光環」,副會長兼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在議事堂的言行,無不與攬炒派綑綁在一起;在違法「佔中」事件上,教協呼籲教師、學生上街,在街上「授課」,煽動教師、學生參與霸佔道路的違法行動。在修例風波中,教協不斷向會員灌輸反政府訊息,對學生「洗腦」。


最令人憤怒的,莫過於教協在防疫問題上都拖政府後腳,不單不鼓勵會員主動接種疫苗,反而利用傳媒攻擊政府的檢測、接種疫苗政策,指「政府的防疫措施會造成師生矛盾」。教協本應從科學防疫、保障師生健康出發,呼籲教師接種疫苗,為盡快全面復課創造有利條件。但是,教協反其道而行,以召開記者會等各種手段,誤導市民以為政府的防疫政策損害教師自由,對防疫工作添煩添亂,罔顧師生的健康和福祉。


政治行先 漠視教界所需


修例風波後,政府曾打算推出小學校長的薪酬調整政策,與中學校長看齊。筆者對政府致力維護小學校長權益的做法,十分同意。然而,由於教育界已泛政治化,原定放在立法會商議的政策寸步難行。


教協日益政治化,對教育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卻漠不關心,讓不少有意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卻步,因為他們擔心被外界標籤為「搞事者」,而不是作育英才的專業人士;更令公眾人士誤會教協的會員都是同一立場、同一作為,擔心會教壞學生,令學生也日益偏激,走上違法暴力、反中亂港的邪路。


如今教協自我了斷,急急結束,但抹不掉其攬炒的本質。筆者希望日後其他教育團體,不要重蹈教協的覆轍,拒絕政治化,專注教育服務,唯有如此才能挽回市民對教育團體及本港教育的信心和支持。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21年8月12日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0
好正
4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