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預示香港未來路向
政府工作報告預示香港未來路向

兩會目前正在北京召開,而社會各界都特別關注關於香港選舉制度安排的修改。值得留意的是,負責港澳事務的副總理韓正接見港區政協委員的時候指出,中央推出的治港方針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步是制定《港區國安法》,以止暴制亂、恢復社會秩序。第二步是修改香港選舉制度,堵塞原有漏洞,確保「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落實。第三步是協助香港解決經濟、民生、住屋等深層次矛盾,以及通過推動創科發展以尋找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三步對香港尤為關鍵。國家協助香港經濟發展的主要策略是通過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善用內地(特別是大灣區)龐大的市場和腹地來協助解決香港內部經濟結構和土地發展空間的問題,讓國家快速經濟增長的成果能與香港市民共享。因此,今次兩會上除了關於香港選舉制度的安排之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有幾個重點尤其值得大家留意:


第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國務院根據「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編製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2021年是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的開局之年,這正是進入「新時代」的一個歷史交匯時刻,而又遇上這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內外重大因素交織;「十四五」注定是一個具歷史意義的五年規劃。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繼鄧小平南巡之後所制定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之後,中央在改革開放以來第二次在制定五年規劃的時候同步制定十五年遠景規劃,體現了國家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的轉捩點。「高質量發展」將會貫穿國家各領域的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自立自強」將會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中國正式踏入建設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


第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明確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而這次的《政府工作報告》再一次強調了這個發展策略。怎麼理解「雙循環」決定了中國未來十五年乃至三十年的發展格局,這亦對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體有重大影響。有些人把「國內大循環」簡單理解為擴大內需市場、把「國際大循環」簡單理解成進出口貿易。其實,雙循環的含義遠不止於內需和外需兩個市場,而是要突破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的制約,建構完整的供應鏈體系;依靠國內大循環所形成的超大市場規模,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強而有力的吸引力場,並確保對供應鏈和產業鏈的主導性控制能力。


以蘋果手機為例,他們雖然擁有一個高度分散的生產環節,但其硬體和軟件的核心設計部分(晶片和OS操作系統)始終由美國牢牢控制;美國亦始終是最大的蘋果手機消費市場。蘋果手機的關鍵技術、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控制力、品牌傳播、最終消費市場均以美國為主體,因此雖然蘋果手機的生產是全球化的,但美國還是控制了蘋果手機在全球市場的供給、質量和銷情,甚至可以說,蘋果手機是一個以美國為主體的國際循環。因此,在目前的國際經濟新格局下,國家也希望利用國內市場的巨大優勢和關鍵科技領域的突破──兩者的結合,以做到供應鏈和產業鏈的把控能力。我們應從這個角度理解「雙循環」。


第三,在表述區域發展的時候,李克強提到了五個「區域經濟布局」,分別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這裏值得留意的是,其他區域均以「發展」作表述,只有粵港澳大灣區的用詞為「建設」。箇中原因是,其他四個區域已經是統一市場,主要的任務是發展壯大,而大灣區的最大挑戰則是如何建立一個完整的市場,以促進人才、資金、技術、資訊、貨物等要素便利化流通。目前,大灣區的市場還沒有完整、順暢的建構起來,這是它與其他區域市場最大的分別,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挑戰。


大灣區下一步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打通粵、港、澳三地市場:如何在三個不同關稅區、兩種市場經濟法律制度下建立一個統一市場,解決產業要素不自由流通的問題。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3月10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8
好正
2
心心眼
1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