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文章】猜猜我是誰?
【獨家文章】猜猜我是誰?

近日,北京一則房地產新聞震動市場——香港一富商位於北京核心地區的豪宅大降價七折清倉,不少單位減了過百萬元人民幣。


商人把商品減價吐現,正常人會形容為「大出血」、「大賤賣」、「蝕本價」,不過,這盤生意有點不一樣,因為怎減都是賺。


2001年,該發展商僅以7億元人民幣,就拿下北京朝陽區一塊總面積40萬平方米的靚地皮,每平方米樓面價1750元(用港式算法:未計建築成本,一個1000呎單位約值17萬5千元)。


拿下地皮後,發展商卻不急於開發,地皮一攤就是4年,直至2005年中才動工興建第一期,當年開盤,每平方米售價已升至9千元(用港式算法:即一個1000呎單位售價約90萬元)。


之後,再拖了幾年至2011年,才建成第二期項目,開售價已漲至每平方米接近3萬元(港式算法是1000呎單位已售3百萬元)。


拖拖拉拉之下,去年2024年終於再開盤,此時周邊地區的房價每平方米已超過10萬元(港式算法就是1000呎單位約售1千萬元)。


地產商一直在收割土地紅利,今日七折出售吐現,只是賺少了,並沒有蝕本這回事。


這40萬平方米的土地,被發展商以「嘆慢板」方式持續開發了24年,由於這十幾年內地經濟光速發展,屋苑樓面地價上漲超過50倍,估計發展商透過這場24年囤地遊戲,獲利超過600%。


這種「拿便宜地-囤地多年-再高價出售」的模式,據說是這港商在內地房地產的慣常操作,各地方政府由引頸盼望,等至心灰意冷。


其實,根據內地《閒置土地處置辦法》,任何土地被閒置滿兩年,政府可無償收回土地使用權。但此發展商一直聰明地透過「分期開發」、「少量動工」等方式,將土地拆分為多期,逐一慢慢開發,避過被收回風險。


北京朝陽那塊地,24年來因為政府投入基建和人口紅利,使發展商的7億元買地本錢變成450億元豐厚市值。原本政府把地賣給港商,就是希望他們能帶動此處的經濟發展,結果,卻變成「他等你發展,然後帶挈他發達」。


類似手法,不只在天子腳下的北京發生,今日許多中國城市內的發展項目,都踩過這樣的雷。


日前跟一位來自成都的朋友聊天,她就道出成都的中招經歷:此港商於2004年以21億元購入土地,一囤就是16年,2020年未完成開發,就以78億港元轉售。發展商未起好樓就可以賺大錢,可憐接貨那個不只單位賣不出去,還深陷28億元稅務債務與股權糾紛的泥潭中。


另外,重慶有塊地皮,此港商2007年以24.5億元購入,囤地十多年後,地價已飆升至200億元。


還有上海、東莞、大連、廣州……等多個樓盤,手法一樣,都是以低價囤地,等周邊地鐵商場建好再高價拋售,如此操作,在商言商,是非常高明的商業行為,但在國家發展的道路上,卻是收割城市基建紅利的掠奪者。


香港流行一種電騙模式叫「猜猜我是誰?」,今天,大家不妨一起猜猜這個利字當頭的港商又是誰?猜中沒獎,只得慘痛的歷史教訓。


圖片來源:AI生成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