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與政治的權謀遊戲
新聞與政治的權謀遊戲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新的一年,《紐約時報》宣布全力進軍網絡遊戲:最新開設之管理層職位為「遊戲部編輯總監」(Editorial Director for Games),由熱愛「打機」和科幻小說的Everdeen Mason從《華盛頓郵報》跳槽而來,是擁有新聞學學位的數據管理專家。


目前《紐時》的遊戲專頁正迅速發展,除了最多訂戶的填字遊戲外,還衍生出主題式的「小填字遊戲」(The Mini,例如有以寵物為題的crossword)、拼字挑戰(Spelling Bee)、拼圖、連線、數獨等等。掌管整個遊戲部的總經理Jonathan Knight有超過20年的遊戲設計經驗,主理過The Sims、The Sims 2、Farmville(即香港人熟悉的「偷菜」遊戲,剛於去年底結束服務),亦曾經成功把《阿森一族》和《哈利波特》變成電玩。


《紐時》聲稱自己的遊戲設計理念,是為網絡受眾提供「智力瑜伽」:既要富挑戰性,同時又令人可以稍為放鬆,不用整天為當下政治困局而煩惱──固然,這種美式銷售語言背後,實質是利用手遊令訂戶上癮,藉以拓展客源、增加收入。


在訂閱《紐時》網上版的朋友圈中鬥快兼鬥學識淵博,肯定符合現今的社交網絡用戶心理,然而除了此殺着,《紐時》之另一絕招是在遊戲中加入「升呢」元素:星期一的填字遊戲原來最容易,隨後題目的難度逐日提升到周末;至於周日的puzzle則屬中等難度,但題目和方格特別多,好讓玩家打發時間。透過遊戲競爭,能讓人獲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感,皆因遊戲總有規則。不過,現實世界卻愈來愈多人認為規則屬於「制度暴力」,民粹亦由此而生,再透過特朗普催谷而盛,包括本周在美國國會上演的鬧劇。


香港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這邊廂打算搭建「公民議政平台」統一戰線,卻反而引發內部進一步分裂;那邊廂則現政治異象,一眾建制派議員彷彿以取代泛民為目標,狠批政府批上癮,忘卻團結乃抗疫之本。與此相關的是上星期寫過的新聞自由主義和激進主義之爭:不論藍黃中之深或淺,各派似乎已無視規則,遑論策略與定位。


今年筆者跟兩個以青年為核心的智庫合作,製作一個逢周日傍晚播出的全新電視節目,叫《權謀風暴》。節目名稱來自智庫MWYO設計的同名桌遊,而參與討論的則不止來自此智庫,還有更多是一班關心香港未來發展的「為正策士」(GeNext)。節目設計源於認為毋須在鬧市中設論壇繼續鬧,亦不相信後生仔只能不着邊際晚晚吹傾傾偈,而是同意有必要和年輕一代共同理解、分析、改良各行各業以至政治世界的「遊戲」規則,討論題目涵蓋:Art Tech、戒毒、抗疫、抗爭、創業、參政、智庫前路、身份認同等等。


本港政治發展到今天,不分黨派地重權鬥而輕謀略,傳媒確實有很大責任,不斷追求激辯場面,只顧cross out而忘了crossword,變成自說自話,沒有交流。重新審視權力遊戲的「規則」,既包括相關法律,亦牽涉了解業界潛規則和持份者的真正訴求──惟有促進跨世代對話,讓各派看清題目,尋找直與橫之間的共通字眼,把方格逐個填滿、每日升級,始能完成香港這個大puzzle──周日的新節目亦屬中等難度,但題目和方格特別多,好讓大家有更多空間思考。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1年1月5日


原圖:警方Faceboo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6
好正
3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