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 成功關鍵在交通網絡
「明日大嶼」 成功關鍵在交通網絡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幾經周折,立法會財委會終於通過5.5億元的「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顯然,眼前僅屬千里之行第一步。先不說將來正式動工時的成本管控和施工技術問題,單單是規劃方案,未來還須面對數不清的變數與挑戰。無疑,現屆、上屆特區政府,均以推進「東大嶼都會」、「明日大嶼」為其施政重點,並先後開展大型公眾諮詢。而本人作為新界西立會議員、前荃灣區議員,一直跟進離島、荃葵青居民在交通、生活配套方面的訴求。


曾幾何時,不少市民冀望中部水域開發計劃,終將優化大嶼山、荃葵青居民的生活條件,完善當區交通運輸系統。然而,美好環境並非唾手可得。特區政府提出的「明日大嶼願景」計劃,雖然雄圖宏大,卻未必滿足荃葵青居民的訴求。反之,隨着相關藍圖的細化、部分內容的修正,卻引起部分民眾擔憂工程會造成污染,影響其生活質素。部分居民的態度,更由審慎支持變為開始抗拒。特區政府亟須正視民情,否則「明日大嶼」計劃的發展助力,可能轉化為阻力。


香港是世界有數的發達都會,運輸基建更讓內地和海外不少城市的居民稱羨。航空、航運、公路、鐵路可謂有口皆碑。然而,離島水、陸交通向來不符民眾所需,卻始終未為當局所重視。


大嶼山北岸,自1990年代以來由赤鱲角機場、東涌新市鎮發展帶動,持續開發了近三十年,已日漸發展成熟。但島上東南、西南、西北廣泛地區,不只進出市區須時,連往來島上不同地區亦要耗費長時間,行走迂迴曲折的道路,同一個大嶼山,南北西東可謂天壤之別。


既然「明日大嶼」計劃,將興建接駁路,自須一併糾正上述拖沓已久的規劃失衡。本人相信,加入梅窩至東涌連接路,建立「梅窩─東涌─大澳」生活圈,實在合情亦合理。可惜的是,政府眼前提出的「概念發展及策略性運輸計劃」,路線偏離了早期規劃;此外,填海範圍更剛好繞過了梅窩和坪洲。居民有份承受工程帶來的環境巨變,卻難以直接受惠,似乎有失公允。


正所謂「福為民開」,本人認為,特區政府需要重新審視坪洲一帶的填海範圍,要不連接坪洲,要不再度檢視填海水域──必須平衡環境與發展、誰家便利得以提升等一系列問題。


毋庸諱言,作為香港史上最龐大開發計劃, 「明日大嶼」涉及成本之高,必然引來攬炒派猛烈抨擊。若計劃單純以增加土地房屋供應作為賣點,相信政府難以得到充分支持,結果恐怕又再蹉跎十年。位處新界西的「明日大嶼」能否針對離島、荃葵青的交通、規劃不足起立竿見影之效,相信是特區政府未來扭轉民情的第一步。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 2020年12月17日


原圖:文匯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龙一吟
    龙一吟
    3年前
    0 回應 檢舉
    全港大專院校和大學、部分大企、集中創新科技、數據中心搬到大嶼,已能解決相當的住屋問題。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