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反對派的日子
沒有反對派的日子

社會沒有了暴力的黑衣人、囂張的港獨分子、激進的反建制政客,雖然疫症猖獗,日子總算太平。起碼人們外出飲食和活動,不用再擔心黑暴在哪裏打砸燒,就只須看新冠肺炎的臉色。煩惱給掃進地氈底下,家裏自然乾淨一點。


這星期,反建制力量已全面撤出立法會,親建制的文宣網站充滿一片揶揄聲,高唱「小鳳姐」的名曲《喜氣洋洋》,很有勝利解放的意味。


倒是建制派議員顯得謹慎。「班長」廖長江說要當「忠誠反對派」,其他人咬牙切齒地說不做橡皮圖章,立法會不會是一言堂,必定會負起監察政府的責任。建制派的宣言惹來左中右政論狠批,這樣說來豈不是承認以往那麼多年他們都沒做好監察政府的工作,沒有是其是、非其非。


政治一向是惱人的,看似小心翼翼、頗為得體的說法依然會被找着小辮子。建制派發言的對象明顯不過,只是拿着選票的市民,選舉經驗告訴他們,選舉中一面倒撐政府的候選人通常不會有好結果。若選不上的話,無論你是多忠誠的建制派,最後也派不上用場。


多年地方選舉中,建制派和泛民支持者的比例大致維持四成半對五成半之間。議會內,正反力量卻往往由少數派主導,多數派經常被牽着鼻子走,處於下風,不斷被迫着就議題辯解,只管說政府沒錯,很少能說服大眾認同反對派的立場會對社會造成損害,歸根結柢,還是礙着民意這座大山。


現在攻的一方突然撤兵,守的拿着盾牌空瞪眼,箭也不知射向誰。城池好像保住了,民意卻不會自動過檔給建制派,建制派反而要為身份定位問題苦惱。


得認清楚,建制力量除建制內任公職者外,還有愛國愛港的市民,以及傳統和新媒體的輿論領袖。


政爭最激烈的時候,維護建制派的主力是這批市民,不是議員。他們義無反顧地頂着壓力甚至暴力,發聲支持特區和國家,到現在反建制勢力給壓下去,他們同樣可能喪失方向感,部分更會把矛頭轉向政府,情況不容忽視。


建制派議員長遠應當爭取大眾選民支持,但眼前要做的,不是要取悅反對他們的選民,更不應跳上「音樂篷車」當反對派,一味批評政府。他們的選擇不多,但可以疏導親建制支持者的情緒,透過公職賦予他們的權力和責任,以至個人的影響力,配合政府施政做出成績,證明反建制派把持的「攬炒」行為對香港造成多大傷害,用實效說明香港要前行,不能倒着走。安內攘外,沒有同心的團隊,談論攻或守都不過是廢話。做反對派,不管忠誠或虛偽,都不可能是建制派杯茶。垃圾灰塵只不過掃在地氈下面,隨時可以再翻出來。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20年12月4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3
好正
5
心心眼
4
好好笑
2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