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慎起步 「文火煲湯」拓新局
滬港通慎起步 「文火煲湯」拓新局

 

經過約7個月的具體籌備,滬港通在上海、香港同步啟動,投資者首次可以跨境買賣對方的股票,市場對這歷史一刻抱有高度期許,更有額度「秒光」的憧憬;可惜,滬港通的魅力未如預期,更是「北熱南溫」,跌破了一地眼鏡。

「北熱南溫」 跌破一地眼鏡

當然,市場憑實力、靠機制,能否隨着亢奮變審慎,減免熱炒泡沫,讓市場整固向前,將是對滬港通的真正考驗。

滬港通是劃時代的創新及改革,標誌着中港金融市場共同發展及繁榮,投資者可直接透過滬港通的平台,直接投資A股及港股。滬港通的意義與作用,並不在於短期行情的漲跌,而在於擴大兩地資本市場的發展格局,以及推動人民幣資本帳自由化;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上海與香港這兩大國際金融中心的「握手」,能以倍數形式,在國際資本市場放大「中國因素」的魅力。

從規模來看,滬港通雙向額度雖不及內地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及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而佔香港和上海股市交易量及總市值的比重,更是微乎其微,對兩地市場的即時影響應屬有限。惟滬港通通聯機制一旦打開,未來開放規模及項目勢將逐步擴大,從戰略角度,其對香港及內地市場的影響至為廣泛深遠。

短期波動 難定金改攻堅

滬港通固有其「光環」,但對投資者來說,始終是好淡輸贏的金錢博弈。具體而言,在滬港通的新機制,4大族群最受惠,分別為:具較大幅度折價的H股、優質區域及全球龍頭企業、具獨特性的個股、中小型成長股。至於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時,究竟是選擇跟風追貨還是逆市掟貨,是即日短炒還是尋求中長綫回報?每人心中各有盤算。畢竟,看好不一定會掃貨,而跌市亦可賺大錢,當中的得失,變數甚多,更有微妙的人為因素和市場策略,因而不能簡單地以市場短期波動,用作金融改革的參考指標。

根據市場投資的經驗,市場一窩蜂支持,往往會成為「死亡之吻」。正如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所作的「煲湯」比喻,滬港通不應追求即時掌聲,現階段應該做好硬件和配套相關設施,特別是要加強跨境執法的協調,以維護市場及投資者合法權益,強化投資者的信心和信任,確保安全及順利交易,而滬港通能夠暢順起步,已經是一個好開始。

不求即時掌聲 做好硬件配套

因應此一新局,政府至少須做三件事:第一是須致力打造香港資本市場,相對於其他國際市場的差異性和獨特性,特別是凸顯相對於上海的優越性和互動性。第二是致力推動資本市場的國際連結,特別是爭取早日落實深港通,以及促進與前海和廣東省的金融整合發展。第三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上市公司國際競爭力,並且主動爭取國際企業來港上市。

透過三管齊下,打造升級版的香港資本市場,再搭乘「滬港通」順風車,實現互利共贏。

原文轉載自《香港經濟日報》2014年11月19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