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打擊世衞 不利全球聯防抗疫
西方打擊世衞 不利全球聯防抗疫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疫情未過,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總幹事譚德塞忍不住去批評台灣向他發出種族歧視攻擊,毫無疑問會分散各國聯手抗疫的注意力,亦正中向來透過反移民歧視言論來搶奪輿論話語權的特朗普之下懷。

 

中國封城模式 世衞初期也質疑

 

然而,認為世衞一直對中國言聽計從的人,或許忘記了現時全球各地基本上參考中國之「封城模式」(lockdown mode),世衞一開始也質疑其成效,甚至跟中國的做法劃清界綫——1月23日,就連世衞駐中國代表加利亞(Gauden Galea)受訪時也表明,封城這個方法「在公共衞生的歷史上從沒試過,所以肯定不是世衞提出的建議」。

 

武漢封城後幾天,西方已大力抨擊中國此舉並不道德,包括有175年歷史的《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1月25日有題為「中國城際檢疫:是否符合道德和有效?」(China’s Citywide Quarantines:Are They Ethical and Effective?)的文章;而《華盛頓郵報》於1月26日亦有評論題為:「威權主義為你呈獻—中國模式冠狀病毒封城」(China's coronavirus lockdown—brought to you by authoritarianism)。很明顯,西方輿論當時對世衞未有作出封城建議不以為然。

 

此一時彼一時,今天自然會有人批評,世衞不夠警覺,應該一早便建議各國封城云云。問題在於即使是「封城」此抗疫策略,具體做法因為各國有異,故實際成效難一概而論——強如被部分國際傳媒奉為「抗疫黃金標準」的新加坡,上周在隔離制度尚未有鬆懈下,還是出現了疫情的第三波爆發,試過一天內出現287宗新確診個案(在此之前和之後的一天,亦分別有142和198宗新確診個案)。

 

譚德塞誤墮 特朗普心理陷阱

 

世衞總幹事最大的錯誤,是在疫情期間,讓自己掉進特朗普的心理陷阱,從而讓美國政壇終於得以成功轉移視綫,在本星期肆意把「抗疫」問題描繪為「種族」問題,再進一步包裝成是「對美國人不公平」的問題。

 

正如筆者一個月前在本欄所言,特朗普怎樣轉移視綫和推卸責任也好,疫症一日未完,他始終要解決抗疫期間各種技術問題。正因如此,就算我們進入特朗普本周所採用的政治論述框架,以下3條問題還是不能逃避:

 

(1)世衞應該只依據「最大金主」之利益為依歸?

 

特朗普高呼世衞今次應對疫情以「中國為中心」,強調美國給世衞的撥款多於中國十倍,是故對美國不公平——此乃典型老闆式思維,簡言之就是「我出錢多所以我話晒事」,猶如要求世衞事事要先讓美國總統滿意,否則美方不付錢。就訂定公共衞生政策來說,「金主」亦不能迫科學數據靠邊站:而只需稍為宏觀點看,Covid-19畢竟先在中國爆發,世衞從科學角度先關注中國狀況與疫情變化,也確實無可厚非。

 

留意世衞也沒有只顧中國而忽略了全球人類的健康。實情是世衞在1月30日已經宣布疫情成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衞生突發事件」,而美國亦早在1月31日便宣布進入公共衞生緊急狀態,特朗普更即時簽署命令由2月2日開始禁止14日內曾到中國的外國人入境,其後美國到2月29日方出現首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個案——換言之,美國於1月的確有因應世衞決定,對中國的疫情作全面防範,但整個2月卻從沒有向世衞求助並忽略國內部署,至3月美國疫情失控後,4月才反過來批世衞對美國不公平——因此到底是哪一方卸責並作不公平指控,實在太過明顯了罷。

 

(2)不信世衞的話,當下應該相信誰?

 

世衞也許未能就如何應對今次疫情,為所有人提供最理想答案。但世衞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公共衞生組織和政策交流平台,這刻還是沒有任何機構可將WHO替代。固然單看美國本土,又或者在特朗普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下,美國人只需聽從國內的「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CDC: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指引便已足夠。

 

問題是其他國家的人又有多信任CDC?別的地方不說,相信香港沒有多少人可以接受美國疾控中心4月3日才更新的指引:叫民眾外出以一般布料蒙面(官方提出可用T恤、圍巾、手帕),又或是戴布口罩掩蓋口鼻即可——畢竟,連那些在香港被貶為「只有師奶看」的大眾化電視節目,早在2月初便已經強調「布口罩不能有效預防飛沫傳播」!

 

那麼,是不是美國人只信CDC,香港人只信衞生署就好?當然不行,因為抗疫關鍵在於聯防,沒有國際G2G平台不行,而當下就只得世衞能夠就在這方面作跨國統籌。

 

G20設國際衞生機構 功效成疑

 

(3)在G20架構下成立國際公共衞生機構又行不行?

 

也有人提出(如英國下議院外交委員會),可以考慮在20國集團下成立處理公共衞生的機構,藉以取代世衞。然而眾所周知,G20向來主力關心金融經濟發展,就算真的在此架構下成立一個新機構,相信極大機會只會聚焦抗疫後的經濟復甦,甚至是醫療保險和製藥業的發展——觀乎G20過去做事方式,其建議和政策多數聚焦商界,難以惠及一般市民,未能強化在民間層面抗疫。

 

況且過去10年,G20不斷被廣泛批評未有照顧非洲國家的利益,也對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需求置諸不理——同樣的狀況若出現在國際公共衞生政策層面,而未有顧及非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醫療需求和疫情狀況,一個設在20國集團下的公共衞生機構,恐怕只會較世衞更不濟,甚或會因為太專注業界利益而引發更大的環球衞生危機。

 

順帶一提,世衞總幹事譚德塞於美國疾控中心更改戴口罩指引3日後表示,基於「有國家」已建議一般人使用口罩,故世衞支持各國決定而發布了新指南和標準——世衞明撑美國到這個地步,試問又怎可以說世衞未有理會美國的情況呢?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2020年4月14日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嬲爆
1
超無奈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