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要進軍地區新聞
臉書要進軍地區新聞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隨着Facebook去年宣布減少傳播硬新聞,聲稱要「回到初心」去努力打造屬於個人的社區網絡之後,這個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絡在剛過去的16個月,正積極推動「本地社區新聞」(local community news)。有趣的是,為迎接年底的區議會選舉,香港不少地區組織過去幾年亦在此範疇投放不少心力,可算是本地與國際新聞潮流在某程度上接軌。

 

強大如Facebook要開一條新戰線的話,會如何選材、編輯和轉發社區新聞?其做法對香港這邊的地區新聞平台又有沒有參考價值?

 

就臉書目前的部署來看,它們「定義」的地區新聞主要有三類:當區罪案、法庭新聞、訃聞;此三類內容的數量佔全部廣傳的新聞故事一半以上。這些內容大部分並不是來自於其他新聞平台,而是由Facebook用家取材於警方網頁、法庭資訊網,以及殯儀館負責起草的公告,再配上相關圖片,經上載後才會被臉書的編輯系統選上。

 

由於取材均來自用家上載和廣傳的內容,所以「當區罪案」這部分的新聞,往往聚焦在:交通意外、失蹤人口、搶劫、販毒這幾方面。除了這三大類型的內容外,也有當區活動推介、哪些新店舖開張、哪些學校獲獎等本地新聞。

 

美國傳媒目前對臉書推出的社區新聞服務最大的批評,是純粹提供資訊,對市民可以怎樣改善自己社區方面,卻並無提供任何方向。此外,也有人批評臉書這些地區資訊經常比當區電台新聞要慢很多。雖然兩種平台明顯針對不同客群/受眾,但既然臉書稱之為「新聞」,其刊出速度也確實不能像現時那樣,部分故事竟遲過當地電台或電視台3天才在Facebook出現!

 

究其因,是Facebook顧慮到這些地區新聞的內容或許有明顯政治取向(白種人vs有色人種犯案,在社交網絡的報道手法有極大差別),而且更要提防假新聞,因此在全面推出這種新服務之前,格外小心翼翼。

 

相比之下,香港部分地區新聞平台則明刀明槍地宣示自己的政治立場,有些更會大力打擊其政治對手。但如此鋪排,往往只會吸引那些本來就對政治有興趣的受眾,結果只是繼續圍爐取暖。

 

其實,多一些生活資訊和地區小知識,肯定可以增加讚好的數量,關鍵是如何透過選材來展現立場:一個不停介紹飲食新店和購物折扣的社區新聞平台,跟一個關心地區綠化和推動社區園藝的新聞群組,隱隱然已闡釋了一己的取向,卻又能同時吸引一些中間選民,何樂而不為?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5月1日


原圖: 中新社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支持
2
好正
2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