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工島變停車場可分流旅客
香港人工島變停車場可分流旅客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復活節假期的那個周六,陪幾位長者前輩坐跨境巴士過港珠澳大橋,到達香港人工島時正是剛掛上紅雨警告的一刻,大家過境後再上車十分狼狽。

 

乘客除了批評天文台外,也有人埋怨香港這邊跨境巴士班次不多:「最衰朝早班次滿晒,如果可以自己揸車到人工島再轉車,就可以一早出門。」然後立即有人答嘴:「直接揸去大陸仲方便啦。」「落到咁點揸呀,左右軚又唔一樣!外國park-and-ride咁咪幾好。」

 

如果連搭巴士的香港人也有上述想法,習慣自駕遊的內地人,相信更容易接受在香港人工島先泊車,再轉去其他景點這種安排──我明白,許多香港居民一聽到有內地客要來,肯定有憂慮,但剛剛提到的香港人工島「泊車再轉乘」(即park-and-ride)安排,卻能較有效分流旅客,從而降低社會整體負擔。

 

重點,在於目前港珠澳大橋的使用率奇低。先不說復活節期間巴士班次雖多,但大橋車流極為疏落。

 

就算今年內地恢復「五一黃金周」(即並非只在5月1日那天放假),但預期港珠澳大橋下星期仍會全程暢通無阻,在擠迫的內地交通網絡中,肯定屬異數。

 

宜推動泊車再轉乘

 

可是大橋流量低,並不等於像東涌那樣的跨境巴士落腳點,不會在黃金周時逼爆,因為不能駕車的旅客,還是會坐巴士來,故與其把人流壓力盡推向幾個巴士站,倒不如推動港珠澳三地車主也可以「泊車再轉乘」,透過在香港人工島那邊提供景點的即時資訊(包括當日是否已經爆滿、排隊要等多久),讓人工島成為緩衝區兼分流站,甚至在人工島規劃一些新景點,亦未嘗不可。總之,大原則就是要避免所有內地客只求直達市中心,而會因應情況作自動分流。

 

可惜,現時香港人工島雖然閒置之空間多的是,卻根本沒有就park-and-ride作任何計劃,反而澳門那邊則已經有停車場。經常聽到議員批評政府未有好好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又或是沒有就泊車位作適當規劃,密麻麻的市區尚可有託詞,但人工島是「由零開始」的一大片空間,要設計一個不用大興土木的露天停車場又有多難?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4月24日


原圖: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網頁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支持
1
好正
2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