誑言報應詈罵逝者 涼薄人格體現報格
誑言報應詈罵逝者 涼薄人格體現報格

作為一個尊重言論自由的社會,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和觀感,一己認為是「對」的事,真是對的嗎?畢生爭取的事,真的是真理嗎?令人痛心的是,一小撮人高舉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旗幟,肆意欺凌和侮辱不同政見人士,連死人都不肯放過!


連任六屆的資深人大代表王敏剛在出席本屆人大會議時,因身體不適而臨時請假返港就醫,但最終仍溘然離世,殊堪可惜亦令人深感不捨。


中國自古認為,死者為大,一切恩怨都不再計較,並為死者「讓路」,而隨着遺體入土為安,原先的是非爭拗都被畫上完結號。目的在於體現對死亡的敬畏、對天理的尊崇,讓死者安息,讓其家屬安心。


令人扼腕的是,有人竊據媒體平台,再以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為「護身符」,為求宣洩一己的政治訴求和對國家的「恚恨」,罔顧公序良俗,肆意以污穢惡俗的語言拿死者去「消費」,令人齒冷,不僅是個人素質問題,更是對生命的放肆、對人倫底線的挑釁。


半生「筆桿」論政的資深報人李怡,竟然先以「天譴論」回應有數十萬人無辜傷亡的汶川大地震,當時已引發社會公憤;詎料在十年之後,再在王敏剛屍骨未寒之際,以「報應論」作評論,並且用字歹毒,用心刁狡。試問人性何在?良知何在?天理何在?所寫文章的水平,連「廁所文章」也不如!


本來,基於對死者的尊重,加上有關「報應論」內容粗疏,根本不值一哂,但記協在事隔多日後仍發聲力撐,太過分了,完全是顛黑倒白。由於對方所倚憑的是傳媒的「第四權」,雖是已年逾八旬的耄耋,需厚道看待,不宜「以牙還牙」,但總不能任其恃老賣老,有關當局和公眾必須果敢用事,整飭其偏頗失序。所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有怎麼樣的媒體,就聘用「性相近」的員工,報格與員工的人格二合一,讀者和廣告商必須慎選媒體,並且責無旁貸地予以制裁,避免不良風氣滋長蔓延。


常言道「君子絕交,不出惡言,忠臣去國,不絜其名」,罵人「有報應」、「等着報應」,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是很嚴重的一回事,若連「死無對證」、「任由指罵」的往生者也被詛咒,反映罵人者 的心胸狹隘,以及與被罵者之間有血海深仇,要將滿腔恨意借惡咒發洩,無能但心地惡毒。


試問,地震災區學童何罪之有?畢生四出奔渡,從香港到大西北,在交通基建、旅遊、文化和教育等方面殫精竭慮,為港為國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王敏剛又有何傷天害理、不忠不義之事?唯一有可能的原因,只有王敏剛積極踐履作為人大代表的職責,敢於就爭議課題發言和提案。一句話,被針對惡咒,竟是因為他愛國,難道香港重回戀殖抗中的「買辦時代」?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9年3月25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7
嬲爆
2
超無奈
2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