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過不了的坎
沒有過不了的坎

今年在人大宣讀的政府工作報告,從其鋪陳而言,可以見到北京中央政府對目前整體形勢判斷是相當困難。由一開始第一章「2018 工作回顧」中,第一段就表示「是本屆政府依法履職第一年。我國發展面臨多年少有的國內外複雜嚴峻形勢,經濟出現新的下行壓力」,而全報告最後的尾二段,「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首尾如此之呼應,客觀形態如何,其實可以想見。

 

中國經濟的總量大,目前生產總值大約已經增長到超過90 萬億元,但客觀的本質仍然是發展中的經濟體。改革開放40 多年,雖然在經濟增長上取得非凡的成就,但在結構上仍然存在相當多明顯的問題。過去歷屆政府,都針對性地去解決種種結構性的問題,例如由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產業,轉型到高技術、高增值、低污染的經濟形態。但由約10 年前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而引伸出內地「大水漫灌式」的信貸寬鬆,投資過大的後果,到現在仍然成為經濟隱患。而大陸的整體債務負擔,也成為一眾唱衰中國的外國經濟學家和政客拿來大做文章的話題。

 

一些存在的客觀問題,其實可以通過結構調整、生產力提高,以及經濟成長來逐步消化。但在美國全面遏制中國的政策之下,外部所造成的壓力,令到消化解決問題的手段受到掣肘和削弱,這也是李克強總理一開首所指的國內外複雜形勢的其中重要一環。

 

今次報告比較突出強調的目標是保障就業,中央過去一直都以爭取較高的經濟增長幅度為政策目標,例如幾年前一直爭取的「保八」,到目前力求增長6% 至6.5%。中國政府特別注重增長率,因為國家仍然處於中等收入國家偏低的情况,如果要向高收入國家進發,那唯一出路,就是維持高的增長率,那就可以「快高長大」,早日進入發達國家俱樂部。

 

「快高長大」的問題,基本上是時間上的問題,早一些進入,還是遲一些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而已。每年少一個百分點,可能往後推遲三幾年才達到目標。但內地高增長率還有一個不能等的責任,就是提供新的就業機會,從而吸收由鄉轉城的人口,市民的就業不能等,沒有就沒有,沒有就是失業了!

 

在工作報告中,今年的城鎮新增就業目標是1100 萬人以上,城鎮失業率維持5.5%,而報告往後就強調:「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必須把就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今年城鎮新增就業要在實現預期目標基礎上……只要就業穩、收入增,我們就更有底氣。」

 

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底牌就是亮了出來。工作報告內也謀劃許多穩增長的實際措施,但大方向仍是以推進改革和開放,大幅度減稅減費,最大功效就是要讓市場有效活化,其重點包括:

 

• 深化增值稅改革,將製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築業等行業現行的10% 稅率降至9%;

 

• 要明顯降低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

 

• 降低製造業用電成本,一般工商業平均電價再降低10%;

 

• 為支持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而除了這些減稅減費的實際措施之外,深化改革、持續開放的精神,是貫徹了整個工作報告。而除了用種種財政政策去活化市場之外,對智能和創新也加大力度,繼「互聯網+」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之後,「智能+」也首次出現在總理工作報告中,具體的措施包括:

 

• 打造工業互聯網平台,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 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化政策,擴大至全部製造業領域;

 

• 強化質量基礎支撐,推動標準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接,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製造、中國服務;

 

• 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壯大數字經濟。

 

• 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

 

• 要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

 

• 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是很坦白地告訴國家人民,我們正面對大量問題,形勢嚴峻,而把這些問題和形勢講得非常坦率明白,更加點明有些問題是從國外輸入,也特別難於解決。

 

回顧改革開放40 多年的歷史,一路走來,就是不斷的攻堅克難。國企改革,導致上千萬的工人下崗,這恐怕是人類歷史其中一次最嚴重失業浪潮,往後三角債引發了金融問題等等。回首看來,那時候遇到的問題,不比今天來得輕鬆,但我們都是一關又一關的闖過。李克強總理在報告初段就有一句「中國的發展沒有過不去的坎」,這一句總結了建國70 年的經歷,也是我們解決眼下問題的底氣和憑藉。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9年3月7日


圖片來源:新華社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支持
0
無計啦
0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