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數據 需3個措施同步進行
開放數據 需3個措施同步進行

早於2016 年,我創辦的智慧城市聯盟向政府提交建議,指所有政府和公營事業都應秉持「數據預設開放」(digital bydefault)的原則,是政府提升透明度、尊重公眾知情權的表現。


因此今年1 月初政府宣布於去年底公布80 多個政策局和部門的首份年度開放數據計劃,並宣布於今年在「資料一線通」網站(data.gov.hk)開放650 多個新數據集,免費供公眾使用,為「數據預設開放」踏出重要一步。


這是特區政府就開放數據的重大舉措,是好開始,雖然仍有進步空間。目前最重要的是政府各部門對開放數據應建立共同目標,就是以人為本——好像地政總署去年12 月更新的「地理資訊地圖」,提供廣受歡迎的資訊如小學校網,令點擊率每星期躍升至500 萬次,就是把大眾關心的數據優先與民共享,而非為開放數據而開放。


而從資源管理角度,編製海量的數據集需不少資源,故此部門必須制訂開放數據的路線圖,配合施政重點,才能發揮數據的效用。


官商民共同參與 雙向共享資訊


我認為政府除了要檢討私隱條例外,開放數據要更上一層樓,應該有3 個措施同步進行。


首先,促進民間參與,眾包(crowdsourced)資訊令數據更完備。因為政府始終資源有限,需由官、商、民共同參與,以4P(public-privatepeoplepartnership)方式雙向地共享資訊。在颱風「山竹」肆虐期間,數以千百計的圖片和短片在社交媒體上瘋傳,之後連主流媒體也借用,證明這些民間資訊效率奇高,而且更有助拯救生命和維護公眾安全。


政府和市民共享資訊其實已經實行,例如政府熱線1823 除了接收市民投訴外,更歡迎市民上載相片和短片。問題是,在交通意外、火災和疫情等重大事故中,當市民向1823 投訴家居附近交通事件,或999 收到馬路被飛墜物件阻擋、消防處接到有人被困的報告時,當局有沒有一個中央資訊平台(common operational picture),實時把這些零碎的數據整合,更進一步連結巴士、港鐵的信息,在地圖上標示作全面分析?


現時,「資料一線通」平台只有政府單方面的數據。政府應檢討如何善用民間資訊,令資訊更完備。


至於目前未有開放但涉公眾利益的數據,如公共交通、私營停車場等,香港應考慮透過立法要求所有不涉私隱的公共數據開放,一如美國紐約設立《開放數據法》(Open Data Law)。此法早於2012 年通過,2018 年12 月31 日正式實施,要求所有公共數據(包括出租車的匿名行駛資料)須在一個單一平台上公開,令市民的出行變得真正「智慧」。


第二個措施是開放《電訊條例》,使匿名流動手機數據能夠共享。2017 年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強調要透過實時交通資訊處理交通難題,措施包括安裝以千計交通探測器和車內感應器。其實,香港人均擁有超過兩部手機,如果能在免除個人資料下,共享匿名的手機數據,一如新加坡的做法,到時哪段道路通暢無阻、哪個地鐵站出了事故,就可一目了然。


其三,便民的運用也不可或缺。現時政府網站普遍所見的Excel、pdf 等格式,方便一般人瀏覽,但卻不利程式開發員和初創企業下載使用。故此開放數據必須以「機讀格式」或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編程界面)發放,才能為業界所用。


不過,對一般不懂電腦語言或少用手機程式的市民,政府宣布在今年底推出的城市儀表板(citydashboard)更形重要。目前未見詳情,但觀乎美國洛杉磯市長Eric Garcetti 在2013 年提出的「市長儀表板」,讓市民監察政府表現,是個優秀的示範。「市長儀表板」不斷更新資訊如家庭租金負擔、貧窮人口、交通意外、巴士準時度、求助熱線回應時間等,簡單易明的圖表令政績好壞無所遁形。


期望政府加快腳步開放數據


建設未來就緒的智慧城市,最需要政府、商界和市民群策群力,共同開創未來。我期望新一年政府能夠再加快腳步開放數據,以提升施政透明度,更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將香港建設成為世界級的智慧城市。


原文轉載自《明報》2019年1月17日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0
好正
0
好喎
0
幾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