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專家與扮專家
真專家與扮專家

新聞報道向來有這樣的方程式:報道事件、訪問當事人、訪問相關人士、訪問專家意見。


專家何來?這是新聞系一、二年級學生最常問的問題。


在行內有專業認可、有經驗、有信譽、有地位,比如說,評論攀山意外,通常會找鍾建民,他是著名攀山家,爬過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又以攀山為業,教授爬山技巧、開攀山用品專門店……這種,就是典型的專家。


又例如,警隊內有黑社會專家、毒品專家、賭博專家,他們有上庭做專家證人的專業,這種,更是法律上認可的專家。


然而,學院理論都是完美的,記者一踏足職場肉搏,就會明白,真實世界的專家,原來是易找的、就手的、還有立場跟自己一致的。


新聞是半天內的故事,明天才覆你的專家,可以放棄,因為報紙不等人,現在還有網站即時新聞,所以次次最快回覆記者那個,慢慢就成了專家。


今日社會壁壘分明,媒體都有立場,記者更有立場,於是,專家這一塊,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借專家的口表態,漸漸成了新聞常態。


舉例找法律意見,正常人會問陳弘毅,因為他是港大法律系教授,又曾任系主任和法學院院長。但黃媒問法律意見,只會找戴耀廷或張達明,原因只有一個:內容啱聽。


一個人是真專家還是扮專家,全在記者一念之間,他說你是你就是,然後天天找你、次次訪問你,慢慢,專家印象,就烙在市民心中。


近年「扮專家」的極致,非民主黨林卓廷莫屬。一個在ICAC做了三年助理調查員的卒仔,在記者手中搖身一變,成了廉政專家,任何涉貪事件都找他做評述。


最近的UGL案,林卓廷就以專家身份評彈了四年,直至最近ICAC結案,前副廉政專員及執行處首長郭文緯先生寫了幾篇文章解畫,大家才恍然大悟:這才是專家啊!


郭文緯在ICAC工作27年,一直擔任高階管理工作,退休後仍四處講學,推動全球反貪工作,亦是港大專業進修學院國際反貪課程主任及客席教授。這樣的履歷和經驗,正正是新聞系一年級學生學過的「專家」定義。其實郭先生不難接觸,何以媒體卻死抱着一個ICAC的三年卒仔、而棄一個真正廉政專家不用?原因很簡單,又是那兩個字:啱聽。


今日的媒體,已不在乎專家解畫的內容,只在乎專家是否跟自己一樣顏色。


原文轉載自《大公報》2018年12月28日


圖片來源:RTHK 及港人講地訪問影片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4
嬲爆
18
超無奈
8
唔係呀哇

評論